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防洪工程初步设计报告.pdf
文件大小:1.5 MB
总页数:58 页
更新时间:2021-11-12
总字数:约5.65万字
文档摘要
1 综合说明 1 综合说明 1.1 概述 新寺沟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属于黄土丘陵区,为黄河一级支流,发源中宁 2 县河北棺材山西南,经中宁县石空镇童庄村入黄河。流域面积 17.6km ,沟道长度 13.3km ,平均坡降 20.3‰。新寺沟流域为黄土丘陵沟壑地形,多山岑沟壑,川台 地少,土壤为风沙土,植被稀疏。基本没有防洪工程设施,沟道出山口处建有中 宁发电厂,沟道经发电厂西侧流过,穿过包兰铁路、跃进渠、109 国道进入中宁河 北灌区向东南入黄河。 1.2 工程水文 新寺沟流域地处沙漠边缘,不仅有大陆性气候特征,而且具有沙漠气候特点, 昼夜温差大,干旱少雨,蒸发强烈。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大,冬季干冷时间长, 夏季炎热时间短。最大冻土厚度 1.5m,年平均气温 8.4℃,绝对最高气温 39.2℃, 绝对最低气温-29.2℃。 1.3 工程地质 场址条件描述如下: ①层杂填土:拟建厂址填土基本上分为两类,一类为素填土,另一类为粉煤 灰。素填土厚度一般为 0.5~4m ,最厚可达 5.3m 。粉煤灰一般厚约 1~3m,最厚 可达 5.0m,最薄 0.2m 。 ④层粉土、粉细砂:褐黄色,稍密~ 中密,稍湿,可见斜层理。场区广泛分布, 但层位不稳定,多呈透镜体出现,有时表现为粉土、粉细砂互层。考虑到其岩土 性能相差不大,为简化设计,二者不再分层;本层一般为 0.4~3.7m,平均 1.5m。 ⑤层砾砂:杂色或褐黄色,稍湿,稍密~ 中密,分选性不佳。局部为角砾或角 砾与砾砂互层,多夹有粉细砂、粉土薄层或透镜体。单层厚度一般为 0.5~4.2m , 平均 1.87m。 ⑧层第三系基岩(红层):棕红色、砖红色,为泥岩、砂质泥岩、泥质砂岩、 砂岩、砂砾岩等,该层广泛分布于勘察区坡积、洪积层之下,局部地段直接出露 1 1 综合说明 地表岩层整体性好,透水性小,内含钙质结核。但暴露地表后遇水极易软化,强 度迅速降低,强风化厚度一般不大于 3~6m,平均厚度 3.48m 。 表 1-1 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推荐值 层号 ① ① ④ ⑤ ⑧ 指标名称 素填土 粉煤灰 承载力特征值 fa (kPa ) - - 150 300 400 拟建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247g,抗震设防烈度为 Ⅷ度,设计地震 分组第二组。场地土类型为中硬土,Ⅱ类场地。 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弱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 腐蚀性。工程场地季节性冻土深度可按 1.0m 考虑。 1.4 工程设计标准及任务 工程主要保护对象是工况企业。 依据《防洪标准》(GB50286-98)规定,根据现场调查、询问情况确定工矿企业 规模为中型,其工程等级为Ⅳ等,防洪标准为 20-10 年一遇,结合工况企业遭受洪 水淹没后的损失大小以及恢复生产所需时间长短情况,取下限 10 年一遇。 依据《河道整治设计规范》(GB50707-2011)规定,防洪标准为 10 年一遇时, 防护工程级别为 5 级,主要水工建筑物级别 4 级,次要水工建筑物级别 5 级。 工程主要任务是对河道两岸工矿企业进行保护。确保防洪标准达 10 年一遇, 基本消除洪水对保护对象的威胁。 1.5 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本次治理段为新寺沟与厂区重合段,防护河段长 1km,为山区型沟道。工程防 洪标准满足 10 年一遇,不修筑堤防,本工程主要采取防护工程工矿企业进行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