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三峡》第二课时.doc
文件大小:44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0-02-26
总字数:约4.05千字
文档摘要
PAGE PAGE 1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的特征,将景物融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2、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环境的情感。 【学习难点】 学习课文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习过程】 1.知识回顾: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阙( ) 湍( ) 涧( ) 曦( ) 啸( ) 溯( ) 漱( ) 嶂( ) 襄( ) 奔( ) 属( ) 巘( ) (2)背诵课文 2.课前自学 ①理清文章结构。 ②两岸夹水称之为峡,三峡两岸的山有什么特征? ③作者写了三峡的哪几个季节的景物,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每个一个季节各有什么特点? ④作者以忧伤的渔歌作结,有何用意? 3.展示交流: 学生展示交流文章结构: 明确:第一部分(1):总写三峡的地貌特征。 第二部分(2-4):以夏、春冬、秋为序描写了三峡的四季景色。 ? 山——两岸连山,隐天蔽日 ?夏——夏水襄陵??乘奔御风 三峡: ???水??? 春冬——素湍绿潭??悬泉瀑布??清荣峻茂 ?????????????秋——林寒涧肃???高猿长啸 4、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合作探讨,解决问题: (1)三峡两岸的山有什么特征? 明确:三峡的地貌特征:“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连绵不断 “重峦叠嶂,阴天蔽日”——高耸入云 写山的最后一句和本段文字有什么关系? 明确:亭午、夜分才能见到日月,侧面烘托三峡地貌:连绵不断,高耸入云。 (2)作者写了三峡的哪几个季节的景物,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每个一个季节各有什么特点? 明确:四季景色。 夏天景色的特点是“水流湍急”。从“夏水襄陵,没溯阻绝”一句可以看出。“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使用了比较的手法,更现其迅疾。 春冬的三峡真是无处不苍翠,流水尽飞泉。郦道元仅用只言片语就勾画出一幅色彩相间、动静相生、俯仰生姿的画面。我们可以用“清荣峻茂”来概括春冬之景。 深秋之景“林寒涧肃”、“高猿长啸”状景蓄情,忧伤凄凉。可用“寂静凄清”来概括这节内容。 (3)文章为何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顺序写景,而要先写夏景? 明确:三峡的水最具特色,而水又以夏季的水最盛,所以先写夏水。可见作者 是按照水势的涨落而安排写景的顺序的。夏天江水暴涨,春冬江水平静,秋天水枯谷空,顺次而下,入情入理。 (4)作者以忧伤的渔歌作结,有何用意? 明确:用渔歌作结的用意:一方面,从诗的内容上看,融情于景,以忧伤的渔歌作结,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猿猴的哀鸣也反衬三峡秋景的寂静凄凉;另一方面从修辞角度来理解又有其作用,如果改写成一般的散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行舟至此,听猿声哀鸣,不觉涕泪沾裳”,表达效果有何不同?在行文过程中,如果恰当引用古人诗词佳句,不仅可以准确地表现文章的中心,而且可以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可读性,使文章更具音韵美。 (5)欣赏春冬之景(从色彩动静、俯仰方面来赏析。) 一色彩:色彩角度写景,如:素湍绿潭,“素”字让人联想到苏轼的“卷起千 堆雪”,“绿”字写出潭水之深,联想到“桃花潭水深千尺”。 二动静:动静结合写景,如:回清倒影,飞漱其间 三俯仰:俯视角度“素湍绿潭”,仰视角度“绝巘多生怪柏” 最能概括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清荣峻茂。 (6)三峡之景因季节不同而各异,你们最喜欢三峡什么季节的景色呢? 请在你的头脑中把作者的文字转化为美丽的画面,再用你诗一般的语言描述 出来。 小组讨论交流、自由展示。 5、拓展反馈: 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水又东,径西陵峡。《宜都记》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