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测定计算方法教学文案.ppt
文件大小:3.22 MB
总页数:74 页
更新时间:2020-02-25
总字数:约6.38千字
文档摘要
灌溉水利用系数的 测定计算方法;主 要 内 容:;1、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内涵; 目前许多灌区没有经常系统测定灌溉水利用系数,其主要原因是: (1)测量工作量很大 如广西自治区,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对全区22个重点灌区进行渠系水利用系数测试,当时投资了88万元,累计实测灌区各级渠道长5923.2km,实测渠段2640段,参加测试人员3850人。;(3)要求掌握测试技术的人员较多 测量时需要大量的人员掌握测试技术,目前对于许多灌区也是难以达到的。如广西自治区在对22个灌区进行灌溉水利用系数测量时,举办了14期测流培训班,参加学习人员达560人次。;从灌区的性质方面来讲影响因素有:; (3)不同地区的影响 不同地区其水文气象及地质条件也不同,对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影响也不同。 (4)不同灌区类型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渠系水利用系数提水工程灌区比蓄水工程的高,蓄水工程灌区比引水工程灌区高,输水渠道中挖方渠道比填方渠道的渠道水利用系数要大,面积越集中的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越大。 ; 灌溉水利用系数可分解为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田间水利用系数二部分。可用下式计算: η=Wj/W0=ηqηt (1);ηq=ηgηzηdηn (2) ηS=ΣQX/QS=ΣWX/WS (3) 式中:η为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Wj为灌溉时能够被农作物利用的净水量;W0为渠首引入的总水量;ηq为渠系水利用系数;ηt为田间水利用系数;ηg、ηz、ηd、ηn分别为干、支、斗、农渠的加权平均渠道水利用系数;ηS为渠道水利用系数;ΣQX、ΣWX分别为该级渠道同时期放入下一级渠道的流量、水量;QS、WS分别为该级渠道首端进入的流量、水量。 ; 对于井渠结合灌区应分别算出井灌水利用系数和渠灌水利用系数,然后根据井灌的地下水利用量与渠灌的渠首引水量进行加权平均: η=(W1η1+W0ηq)/(W1+W0) (4) 式中:W1为灌溉时井灌的地下水利用量; η1为井灌灌溉水利用系数。 ; 田间水利用系数为灌溉水贮存到作物计划温润层中的净水量与从渠系末端进入田间水量的比值。即: ηt=Wj/Wt (5) 式中:Wt为末级固定渠道放出进入田间的总水量,m3。 ;2.田间水利用系数的测定方法 ;?(2)??? 实测法: 在灌区中选择有代表性的灌溉地块,通过实测灌水前后(1-3d内)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计算净灌水定额,用下式算出田间水利用系数: ηt=102(β2-β1)γHAj/Wt (7) 式中:β1、β2分别为灌水前后作物计划湿润层的土壤含水率(以干土重的百分数表示),%;γ为土的干容重,t/ m3;H为作物计划湿润层深度,m。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水稻如采用旱作栽培,则田间水利用系数的计算和测定方法同上;如采用淹灌,则净灌水定额为灌后达到田面设计水层深度增加的水量与稳定渗漏量之和。 ; 灌水均匀度是影响田间水利用系数的主要因素之一,但灌水均匀度的测定需要采集土样或使用专门的仪器,在生产条件下难以大范围进行。考虑到灌水均匀度往往影响田间亩均毛灌水量,低的灌水均匀度必然导致大的毛灌水量;过量灌水、径流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也同样反映在毛灌水量上。故一般采用计算法确定田间水利用系数。 田间水利用系数调查地块应尽可能选择在渠系水利用系数调查的典型农渠的控制范围内,以利用农渠测定的进入田块的水量作为实际毛灌水量。 ;3 渠系水利用系数测定方法 ;3.1 渠段水利用系数测定方法 ;?(2)??? 静水测定法: 选择一段具有代表性的渠段,长度为50~100m,两端堵死,渠段中间设置水位标志,然后向渠中充水,观测该渠段内水位下降过程,根据水位变化即可计算出损失水量W段损和渠段水利用系数ηS。 渠段水利用系数ηS: ηS=1-W段损/W段首 (8); 由于动水测定法是在实际灌溉运行条件下测定,更接近于实际,而且没有较大的工程量,因此,一般采用动水测定法。测定时要求: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渠道(包括衬砌渠道和未衬砌渠道),其平均防渗率和工程完好率接近全灌区该级渠道的防渗率和工程完好率,使灌溉水利用系数测量精度具有可信度。 测流断面应选择在渠段平直、水流均匀、无旋涡或回流的地方,断面应与水流方向垂直。测流段应基本具有稳定规则的断面。 应以水量为基础进行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测定。 ;(3)测量步骤 确定测量渠道数量 为减少工作量,可采取渠道抽样测量的方法,衬砌与未衬砌渠道分别进行测量: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