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宗教社会学的性质、研究范围和特点。
宗教社会学是宗教学与社会学较差的边缘学科和实证社会科学,以宗教学发展为前提,把宗教作为一
种社会现象而从社会学的角度对之加以分析。宗教行为系统为研究对象,重视宗教实践的作用,对宗教
仪式,活动非常重视,对个体和群体的宗教行为进行研究。特点:自觉置身宗教之外来看待和解释宗教
现象。宗教社会学家大都标榜中立,坚持以客观的态度来对待其研究对象。
2、简述宗教社会学历史分期:1.关于宗教与社会关系的思想,柏拉图的理念论,奥古斯丁的宗教论。2.
形成时期的理论:迪尔凯姆,1899年《宗教现象的世界学》宗教史社会现象特别突出的东西。韦伯:任
何一项失业的表象背后都有一种无形的支撑这一失业的时代精神力量与特定社会文化背景又内在渊源关
系,在一定条件下这种精神力量决定失业成败。齐美尔:开启个体宗教研究视角。马克思:3.发展阶段:
进化论、功能论、冲突论、补偿论、市场论。
3、什么是宗教市场论,对分析中国宗教现象有什么启示:一个社会的所有宗教活动构成宗教市场,包括
信徒,组织,文化。宗教选择是理性的,宗教市场无管制自由竞争,形成宗教超市。反之则降低。
4、社会学如何鉴定宗教含义:是一种对超自然超人间的力量或神圣之信仰与崇拜为核心的社会意识,是
通过特定的组织制度和行为活动来体现这种意识的社会体系。2构成要素:宗教信仰。宗教仪式。宗教
经验。宗教群体与组织。
5、宗教有哪些特点,如何理解作为一个文化现象的宗教:1宗教是一种社会群体现象。2宗教是具有一
套以崇拜超自然超人间力量或神灵为核心的信仰体系。3宗教具有特定的实践活动。4宗教具有特定的感
情与体验。5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宗教与人类文化同时形成,是人类文化早期阶段的主要表现形式。
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之一。是各种文化模式中起重要的因素。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内容。
6、如何测量宗教性
定义:判断一个人是否信教及其虔诚程度的标准
⑴一维测定法:以参加宗教仪式的频率为标准;①上教堂或参加礼拜的次数②用问卷询问人们参加宗教
活动情况
⑵主观态度测量法
⑶多维测量法:八个维度测量:体验、仪式、虔诚、信念、知识、伦理、社会关系、个人得救信念
7、什么是宗教认同,宗教皈依?结合实例说明宗教皈依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宗教认同:对宗教的接纳和认可,宗教信仰是宗教认同的必然结果。
宗教皈依:个人信仰的的变化过程,在某个宗教观点上发生的体验转变过程,对自我的重新定位。宗教
皈依的实质是一种制度化的宗教认同;是否正式皈依是判断是否是宗教徒的标志;宗教皈依有两种形式:
由不信仰某种宗教转变为积极的宗教信仰;从一种宗教信仰改信另一种信仰(改宗)
宗教皈依过程:①文化程度的高低决定皈依时间的长短与皈依类型(智力型与情感性)②更多体现为渐
进型和内生型,没有剧烈的情感波动而逐渐产生的皈依,皈依者通过内在心理的体悟而产生的皈依、多
数宗教皈依者属于渐进型。
皈依宗教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例生产力落后、阶级压迫、现实中的苦难);文化因素(家庭文化
氛围、宗教团体影响、宗教道德吸引);认识与心理因素(认识的偏误、人生不幸导致心里紧张、对生老
病死的关切)
8、巫术与宗教的关系
在反映人生关系中,二者目的相同,手段各异;巫术企图命令和控制超自然力量,宗教则对之祈求,巫
术先于宗教产生,巫术失败后产生宗教,宗教失败后产生科学,巫术—宗教—科学;把巫术看成是宗教
的现象形态,是宗教处理人神关系的一种手段,二者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同时产生,交替为用。
9、宗教禁忌的功能有哪些?
①强化宗教意识,克己服从;②对内认同标志,加强团结
10、宗教礼仪的含义及类型?
含义:是一种象征性的活动方式,具有高度符号化,规范化和理性化的象征意义
类型:⑴宗教物象礼仪:以物的形式向神献祭的宗教礼仪行为,表达对神的敬畏和意愿(例贡物);⑵宗
教示象礼仪:以符号化的特定规范活动方式来达到人神沟通目的的行为。(①崇拜礼仪:伊斯兰教②祈求
礼仪:向神提要求③宗教节庆礼仪:综合性)⑶宗教意象礼仪:通过特定的符号动作来体现信仰者内在
的宗教意识,是最高层次的宗教礼仪,要求从内心理性来承受宗教信仰的含义,只有少数精神才能达到。
从低到高三个层次:教徒—戒律、恪守教义—世界观高度、宗教修行—超越尘世。
11、宗教社区的构成要素及类型?
宗教社区是一定地域的宗教徒以某一宗教作为本社区成员所认同的主体文化和社区意识而形成的地域共
同群体。
构成要素:物质尺度,即社区是一个有明确边界的地理区域;社会尺度,即在该区域内生活的居民在一
定程度上进行沟通和互动;心理尺度,即这些居民有共存感,从属感和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