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2.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1)秦代:在和郡一级的行政机关内,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2)汉代①地方: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一人监察地方政治。②中央:主管的机关是当时最主要的监察机构。(3)唐、宋、元、清代、中央政府刺史御史大夫中国封建社会的监察制度,对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也是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3.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1)世官制:将官职限定在范围内,由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2)察举制:由官吏察访人才,向中央推荐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时诏令各级行政长官向朝廷举荐人才。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为基础选拔官吏。这种制度有封闭性特征,权操于上,民意无从体现。贵族子弟贵胄汉武帝九品官人法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3)科举制①含义:是选官的制度。②实施:之后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明清时期演化为八股取士。③评价a.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b.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及文化素养,提高了c.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风气的形成。d.加强中央集权。e.明清八股取士,阻碍着人们的思想和文化的进步,导致了中国近代的落后。考试隋唐行政效率重学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2005年,天津)中国古代封建官制取代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A、拓宽了官吏的选拔途径B、扩大了统治基础C、君主控制用人权D、实现了选贤任能解析:题干中“封建官制取代世袭制”的设问,主要从封建社会的用人权方面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其中“取代”隐含着封建社会用人权制度的开端,故答案选:C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初试二试三试明经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口答诸经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进士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作诗、赋、文各一篇作时务策五道——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1.(08全国文综一)(3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材料二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官开始出现。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直至18世纪末,文官录用仍无常规可据,文官录用权主要由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接行使,私人关系和个人感情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1)在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为何进士科“其得人亦最为盛焉”?(6分)(2)指出唐代科举取士与中世纪英国官员选用的主要区别。(10分)(3)如何理解“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6分)(4)指出唐代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同之处。(10分)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4)打破特权阶层对官职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增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