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细胞周期调控.ppt
文件大小:1021 KB
总页数:20 页
更新时间:2025-03-14
总字数:约2.31千字
文档摘要

关于细胞周期调控课件第1页,共2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ⅠMPF的发现及其作用:MPF,即卵细胞促成熟因子(maturation-promotingfactor),或细胞促分裂因子(mitosis-promotingfactor),或M期促进因子(Mphase-promotingfactor).背景一:Rao和Johnson(1970、1972、1974)将Hela细胞同步于不同阶段,然后与M期细胞在灭活仙台病毒介导下诱导细胞融合,发现与M期细胞融合的间期细胞产生了形态各异的染色体凝集,称之为染色体超前凝集(prematurelycondensedchromosome,PCC)。如图所示:第2页,共2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G1期PCC为单线状,S期PCC为粉末状,G2期PCC为双线染色体,

因DNA未复制;因DNA由多个部位开始复制;说明DNA复制已完成。第3页,共2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人M期细胞与袋鼠(Ptk)G1、S、G2期细胞融合诱导PCC:

这就意味着M期细胞具有某种促进间期细胞进行分裂的因子,称为细胞促分裂因子。不仅同类M期细胞可以诱导PCC,不同类的M期细胞也可以诱导PCC产生:第4页,共2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背景二:1971年,Masui和Markert用非洲爪蟾做实验,明确提出了MPF这一概念。非洲爪蟾卵细胞发育过程分为六个阶段Ⅰ、Ⅱ、Ⅲ、Ⅳ、Ⅴ和Ⅵ期。前四个时期为卵母细胞生成和生长阶段。其中第Ⅳ期时细胞核较大,称为生发泡(germinalvesicle,GV),此时细胞就停留在该时期,等待成熟。第5页,共2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因此,在成熟卵细胞的细胞质中必然有一种物质,可以诱导卵母细胞成熟,称之为促成熟因子,MPF。

进一步实验表明:在成熟卵母细胞中,MPF已经存在,只是处于非活性状态,称为前体MPF(preMPF)。非活性态的前体MPF通过翻译后修饰,可以转化为活性态的MPF。第6页,共2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分离纯化出MPF:直到1988年,Maller实验室的Lohka等人才以非洲爪蟾为材料,分离得到了微克级的纯化的MPF。证明其含有p32和p45两种蛋白。二者结合后表现出蛋白激酶活性,可以使多种蛋白质底物磷酸化。证明,MPF是一种蛋白激酶。第7页,共2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Ⅱp34cdc2激酶的发现及其与MPF的关系:另一批生物学家以酵母为材料,从另一个侧面对细胞周期调控进行着深入研究.如:L.Hartwell以芽殖酵母为实验材料,P.Nurse以裂殖酵母为实验材料。他们的实验原理都相同:均是在不同温度下培养酵母,获得不同的温度敏感突变体,这些不同的突变体在限定温度下,会滞留在细胞周期的某个阶段以及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结构。这些与细胞分裂和周期调控有关的基因被称为(celldivisioncycle)cdc基因,根据被发现的先后顺序被命名。第8页,共2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P.Nurse在裂殖酵母中发现的cdc2基因就是第一个被分离出来的cdc基因。其表达产物是一种相对分子量为34×103的蛋白,被称为p34cdc2,进一步研究发现,p34cdc2具有激酶活性,可使多种蛋白底物磷酸化,在裂殖酵母周期调控中起关键性调节作用。L.Hartwell在芽殖酵母中发现的cdc28基因是第二个被分离出的cdc基因,其表达产物也是一种相对分子量为34×103的蛋白,被称为p34cdc28,它也是一种蛋白激酶,在G2/M转换过程中起中心调节作用。第9页,共2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由此得出p34cdc2与p34cdc28是同源物。进一步研究发现:二者本身并不具有激酶活性,只有当其与有关蛋白结合后,其激酶活性才能够表现出来。例如:p34cdc2必须与另一种蛋白p56cdc13结合后才具有激酶活性。很快Maller+Nurse证明:MPF中的p32可以被p34cdc2特异抗体所识别,并且p34cdc2多肽片断可以加速MPF活性,表明二者是同源物。第10页,共2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Hartwell还通过研究酵母菌细胞对放射线的感受性,提出了checkpoint(细胞周期检验点)的概念,意指当DNA受到损伤时,细胞周期会停下来。

芽殖酵母及其细胞周期第11页,共2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裂殖酵母及其细胞周期第12页,共2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在研究酵母的同时,以TimHunt为代表的另一批科学家正在以海胆卵为材料,对细胞周期调控进行着深入研究。他们发现:有两种蛋白质的含量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