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依标命题 素养立意.docx
文件大小:39.2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3-15
总字数:约2.18千字
文档摘要

依标命题素养立意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963(2025)02-0040-03

一、命题语料:经典性与时代性

二、命题载体:基于真实情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考试命题应以情境为载体。情境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情境、文学体验情境、跨学科学习情境。无论是教学过程还是考试评价,生活情境的设置必须真实、新颖,只有在愈加真实的情境中,才能够提升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学体验情境的设置需要贴合文本,学生在细读文本时,能真正走进文本,与作者共情。跨学科情境的设置要以语文本位为原则,不能重心移位,表面上是以语文为情境,实际上对语文素养的考查微乎其微。

通过共同的情境,在基于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建立与新知识的联系。这也契合了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理解新知识提供了“支架”,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结关系,不仅仅降低了学习难度,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题干设置:开放性与创新性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时代的发展也亟须学生摆脱应试的桎梏,不能只依靠题海战术提分。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考查是对学生文化、语言、思维、审美的全方位综合性的考查。这就对命题人设计题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观题题干要科学准确;主观题题干设问表达要准确、条件要充分、考查要综合,还要注意设问的灵活性,避免单调、生硬、刻板”。

任务一:辨“材”析意

12.下列是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任务二:以“物”说史

13.请用材料二“以‘物’说史”的方法,向同学们阐述材料一中“半条被子”故事所蕴含的精神。

任务三:护“物”有我

14.为更好地传承红色精神,请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提出保护利用革命文物的建议。

非连续性文本采用了任务群形式的命题方式,包含主观题与客观题,这些题目分别对应比读、探究、精读的阅读模式。尤其是第13小题“以‘物’说史”的设置,考生需要精读材料二,认真分析“半条被子”背后体现出来的军民鱼水情:即便面对艰苦困境,红军战士依旧心怀百姓、舍己为人。这种设置问题的方式就显得新颖,比直接询问“体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显得更加具体与生动。第14题代入了“我”的视角,需要考生在精读材料三、四后提取相关信息。

四、命题理念:教学评一致性

如综合性学习部分对确定主题、采访问题的考查是对七上教材《有朋自远方来》、八上教材“新闻采访”任务的落实。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中明确了学习评价表的形式,其第一项就是对主题的明确;八上新闻单元中明确了采访问题必须要具体、客观、有针对性。再如,对名著《骆驼祥子》的考查就是通过批注的形式,而教材也是从圈点批注的角度对《骆驼祥子》进行导读。命题人明确了要从心理的角度回答问题,但是这个题目绝不仅仅是只看给出的文段就可以写出答案,学生只有完整地读过整本书,才可以确定当下的心理活动是在遭遇了哪件事之后生发出来的。试卷对名著的考查不再是与其他题目一起放在积累运用部分,而是放在阅读部分,回归了整本书阅读的本质。

在课程意义上,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考试形成了“大闭环”;在课堂意义上,教师要紧扣教材,设置课程目标展开教学设计,这就是“小闭环”。也只有教学评在课堂层面实现了“小闭环”,才能更好地实现课程意义上的“大闭环”。进而实现课程育人的目标。

五、素养立意下的教学建议

(一)持续夯实依托教材的“双基”教学

(二)逐步强化基于真实情境的课堂教学

《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规定:“充分考虑城乡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增强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典型性和适切性,提高试题情境设计水平”。

在命题要注重增强真实情境的背景下,新的课程方案要求教材编写要加强情境设计、课堂教学要加强真实情境创设。当下,不少教师在上公开课时会选择创设情境。比如,讲授《醉翁亭记》《壶口瀑布》等文章时,会创设写导游词、设计宣传海报的日常生活情境;在讲授《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等文章时,会创设再现故事情节的演绎情境;在讲授《我爱这土地》《海燕》等具有强烈抒情色彩的文章时,会综合使用多媒体手段创设吟诵的情境;在讲授《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文章时,会采用绘图布景的方式创设跨文本语言的情境。

不同的教师面对同一的文本会创设不同的情境;同样的教师面对同样的文本会创设丰富多元的情境。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不同文本的需要创设更为真实的情境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着重关注学习活动中的过程性评价

总之,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学业水平考试更加多样、灵活,对学生发展高阶思维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也要及时学习新课标、更新教学理念,将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落实在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中。

[1]郭跃辉.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