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化甘油连续生产微通道反应井技术规范》团体标
准编制说明
一、项目背景
目前的硝化甘油的生产通常采用喷射、喷雾硝化法,其工艺过程是采用压缩
空气将甘油及混酸载入反应器中,使混酸与甘油混合,完成硝化反应。硝化阶段
是喷射硝化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硝化甘油生产的安全、产品质量
以及生产效率。硝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会释放大量的热量。
工业中的硝化反应器存在以下问题:
1、间歇式硝化反应器,特点是无机械运转部分,甘油用压空喷雾分散,但
在制量时,酸性硝化甘油的停留时间长,与废酸接触时间长,生产效率低。
2、机械搅拌连续硝化反应器,特点是利用机械搅拌使甘油高度分散在混酸
中,生成的硝化甘油与废酸形成钝感的乳状液,可防止爆炸,安全生产。缺点是
动力消耗大,设备复杂,机械搅拌传质效率一般。
3、压空搅拌连续硝化反应器,特点是用压缩空气代机械搅拌,设备小,结
构简单。缺点是:传质效果不好,搅拌不够强烈。
4、喷射硝化反应器:喷射器混合均匀,甘油分散性好,设备简单,反应器
部分没有动设备,但过程中容易发生喷射器倒酸的问题,即硝化酸倒入吸入甘油
管进而造成爆炸事故。
综上,本方案设计了一种硝化甘油连续生产微通道反应井,特点是传质效果
好,传热效率高,控温准确,从连续加料,连续反应,到连续分离,连续淬灭,
让整个生产过程连续化,并集成到一个本质安全的反应井中,将所有系统高度集
成化,本质安全,保养,安装空间小,对安装环境要求低,可以保证化学反应在
连续的流动中完成,规避硝化甘油生产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风险。
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随着化工行业产能的增长及微通道反应井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行业内尽快
制定统一标准的呼声逐渐增高。制定微通道反应系统操作规范团体标准,可以为
国内生产和使用企业提供统一的使用规范标准,促进微通道反应井设计、制造产
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贸易摩擦和提高市场竞争力。
为了进一步规范微通道反应系统操作规范的管理,需对微通道反应井设备、
安全防护、基本操作和管理等尽早加以规范,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选择、监督
及使用的依据。
本标准是根据国内微通道反应井的实际情况,结合用户需求制定。微通道反
应井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使其在医药、农药、精细化工产品以及中间体合成等领
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成为化工合成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但目前
国内尚未有硝化甘油连续生产微通道反应井相关的标准操作规范,因此制定与应
用本标准对整个化学化工领域意义重大。综上,制定《硝化甘油连续生产微通道
反应井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势在必行。
三、主要起草过程
自立项后,山东化学化工学会组织山东兴文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多家
单位的技术人员成立了标准起草工作小组,明确了工作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确
定了起草组成员和任务分工,并确定了由山东兴文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
负责标准文本的初稿起草、意见汇总和修改工作,其他单位共同参与标准编制。
标准起草工作小组开展了以下工作:
本标准在起草过程中进行了多次调研,参与标准讨论的有来自企业一线和科
研院所的技术人员、行业专家等,通过对标准内容进行多次的修改和完善,形成
了目前的标准文本。主要編制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成立标准起草组,开展标准的前期调研工作,并进行了相关技术和资
料的咨询、收集、整理和分析等工作。
(2)标准起草工作小组经多次讨论、标准内容修改,按照相关要求起草了
标准草稿,并按规定形成了《硝化甘油连续生产微通道反应井技术规范》(工作
组草案)。
(3)标准起草工作小组经多次讨论、标准内容修改,在充分调研和分析总
结的基础上,按照相关要求修改了标准草稿,并按规定形成了征求意见稿。
四、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以及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
(一)制定标准的原则
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
草规则》的规定编写本标准内容。
本标准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合理性,同时考虑收集到的现阶段硝化甘油
连续生产微通道反应井的情况,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二)制定标准的依据
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
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和要求起草。并参考引用了以下标准:
GB/T150.1~150.4-2011承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