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则
(一)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压力管道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单位内压力管道发生的各类事故,包括管道破裂、泄漏、爆炸等。
(三)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安全管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本单位统一领导下,各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有关压力管道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4.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5.科学施救,降低损失: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采用科学的救援方法和技术装备,降低事故损失。
二、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应急指挥中心
成立压力管道事故应急指挥中心(以下简称应急指挥中心),由单位主要负责人任总指挥,分管安全负责人任副总指挥,成员包括各相关部门负责人。
应急指挥中心职责:
1.负责全面指挥和协调压力管道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2.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政府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3.制定和修订压力管道事故应急预案。
4.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
(二)应急救援小组
1.抢险救援组:由安全管理部门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负责事故现场的抢险救援工作,控制事故扩大。
2.医疗救护组:由单位医务室人员和外部医疗机构组成,负责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
3.后勤保障组:由行政部门和物资供应部门组成,负责提供应急救援所需的物资、设备和资金等保障。
4.治安保卫组:由保卫部门人员组成,负责事故现场的治安保卫工作,维护秩序。
5.事故调查组:由安全管理部门和相关技术专家组成,负责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处理建议。
各应急救援小组职责:
1.抢险救援组:迅速到达事故现场,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如关闭阀门、切断电源等,防止事故扩大;实施抢险救援工作,抢救受伤人员和重要物资。
2.医疗救护组:及时将受伤人员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救治,做好受伤人员的登记和后续跟踪工作。
3.后勤保障组:确保应急救援物资、设备的及时供应和调配,保障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应急救援人员的生活保障。
4.治安保卫组:设置警戒区域,维护事故现场秩序,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协助抢险救援组做好现场救援工作。
5.事故调查组:对事故现场进行勘查、取证,分析事故原因,确定事故责任;撰写事故调查报告,提出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
三、预防与预警
(一)预防措施
1.建立健全压力管道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日常安全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管道安全运行。
2.定期对压力管道进行检测、检验,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3.加强对压力管道操作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4.制定压力管道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二)预警机制
1.建立压力管道安全监测系统,对管道的运行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如压力、温度、流量等。
2.当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通知相关人员进行排查处理。
3.设立24小时应急值班电话,确保信息畅通。
四、应急响应
(一)事故报告
1.压力管道发生事故后,现场人员应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2.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在1小时内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3.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初步原因等。
(二)应急启动
1.应急指挥中心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各应急救援小组赶赴事故现场。
2.应急指挥中心到达事故现场后,迅速成立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和协调应急救援工作。
(三)应急处置
1.抢险救援
-抢险救援组迅速采取措施控制事故,如关闭阀门、切断电源等,防止事故扩大。
-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将重伤员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救治。
-抢救重要物资,减少事故损失。
2.医疗救护
-医疗救护组在事故现场设立临时医疗救治点,对受伤人员进行初步检查和救治。
-及时将重伤员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救治,并做好受伤人员的登记和后续跟踪工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