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原煤及辅助原料堆棚及输送方案.docx
文件大小:40.47 KB
总页数:12 页
更新时间:2025-03-18
总字数:约4.59千字
文档摘要

?一、项目概述

本项目旨在设计一套高效、可靠的原煤及辅助原料堆棚及输送系统,以满足企业生产过程中对原煤及相关辅助原料的存储和输送需求。该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存储条件,确保原料质量稳定,同时实现高效的输送作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二、设计依据

1.企业提供的原煤及辅助原料的产量、特性、运输方式等相关资料。

2.《煤炭工业露天矿设计规范》(GB50197)。

3.《带式输送机工程设计规范》(GB50431)。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5.其他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

三、原煤及辅助原料特性

1.原煤

-粒度分布:主要粒度范围为[具体粒度范围],其中[某一粒度区间]占比较大。

-湿度:平均湿度约为[X]%,在[湿度波动范围]内波动。

-密度:约为[X]kg/m3。

-热值:平均热值为[X]kJ/kg。

2.辅助原料

-[辅助原料名称1]:粒度较细,平均粒径为[X]mm,松散密度约为[X]kg/m3。

-[辅助原料名称2]:具有一定粘性,湿度较高,约为[X]%,密度为[X]kg/m3。

四、堆棚设计

1.堆棚规模

根据企业的生产规划和原料存储需求,确定堆棚的存储容量为[X]吨。堆棚尺寸为长[X]m、宽[X]m、高[X]m,有效堆存面积为[X]m2。

2.结构形式

堆棚采用轻型钢结构,屋面采用彩钢板,墙面采用夹心彩钢板。堆棚内部设置钢桁架支撑,以增强结构的稳定性。堆棚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确保结构能够承受堆存物料的重量和外部荷载。

3.堆存方式

采用分区堆存的方式,将原煤及辅助原料分别堆放在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设置堆料机,实现物料的分层堆存,以提高堆棚的空间利用率。堆料机的堆料能力为[X]m3/h,堆料高度可达[X]m。

4.通风系统

为保证堆存物料的质量,防止自燃,堆棚内设置通风系统。通风系统采用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相结合的方式。自然通风通过在堆棚顶部设置通风口实现,机械通风采用轴流风机,风机型号为[X],通风量为[X]m3/h。通风系统能够有效地排出堆棚内的湿气和有害气体,保持堆棚内空气清新。

5.防雨措施

堆棚顶部设置排水坡度,坡度为[X]%,确保雨水能够迅速排出。在堆棚周边设置挡水墙,高度为[X]m,防止雨水流入堆棚内部。同时,在堆棚内设置排水地沟,地沟内铺设排水管道,将雨水及时排至厂区排水系统。

五、输送系统设计

1.输送流程

-原煤输送:汽车将原煤运输至堆棚卸料口,通过卸料漏斗将原煤卸入堆棚。堆棚内的原煤通过堆料机分层堆存。在生产需要时,通过取料机从堆棚中取出原煤,经带式输送机输送至破碎车间进行破碎,然后再通过带式输送机输送至原煤仓,供生产系统使用。

-辅助原料输送:汽车将辅助原料运输至辅助原料堆棚卸料口,卸入堆棚。辅助原料堆棚内的物料通过取料机取出,经带式输送机输送至配料仓,再通过计量设备计量后,与其他物料按比例混合,输送至生产车间。

2.带式输送机选型

根据输送量、输送距离、提升高度等参数,选择合适的带式输送机。带式输送机的带宽为[X]mm,带速为[X]m/s,输送能力为[X]t/h。带式输送机的驱动装置采用电动滚筒,型号为[X],功率为[X]kW。输送带采用钢丝绳芯输送带,强度等级为[X],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抗撕裂性能。

3.转运站设计

在输送系统中设置多个转运站,用于改变物料的输送方向和高度。转运站采用钢结构框架,内部设置漏斗、溜槽等装置,确保物料能够顺利通过。漏斗的形状设计为[具体形状],以保证物料的下落顺畅,减少物料的落差和扬尘。溜槽内衬耐磨材料,如[耐磨材料名称],以延长溜槽的使用寿命。

4.除尘系统

为减少输送过程中的粉尘污染,在带式输送机的卸料点、转运站等部位设置除尘设备。除尘设备采用脉冲布袋除尘器,型号为[X],处理风量为[X]m3/h。除尘器的滤袋材质为[滤袋材质名称],具有良好的过滤性能和清灰效果。除尘后的尾气通过排气筒排放至大气中,排气筒高度为[X]m,确保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六、设备选型及配置

1.堆料机

-型号:[堆料机型号]

-堆料能力:[X]m3/h

-堆料高度:[X]m

-行走速度:[X]m/min

-回转角度:[X]°

2.取料机

-型号:[取料机型号]

-取料能力:[X]m3/h

-斗轮直径:[X]mm

-行走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