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有效应对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危险货物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的应急处置。
(三)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2.预防为主,防救结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源头管理,做好事故预防和应急准备工作,及时、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企业统一领导下,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分级负责应急救援工作。
4.科学施救,规范有序:充分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装备,规范应急救援程序,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二、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应急指挥中心
成立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应急指挥中心,全面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指挥和协调。
(二)成员部门及职责
1.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开展安全教育培训,组织事故调查处理等。
2.运输部门:负责运输车辆的调度和管理,协助现场救援工作。
3.技术部门:提供技术支持,指导应急处置措施的实施。
4.财务部门:保障应急救援资金的及时到位。
5.后勤部门:提供物资保障和生活服务等。
三、预防与预警
(一)危险源监控
1.对危险货物的种类、数量、特性等进行详细登记,建立危险源档案。
2.安装必要的监控设备,实时监测运输车辆的运行状态和危险货物的存储情况。
(二)预警行动
1.当发现可能引发事故的危险因素时,立即发布预警信息。
2.预警信息应包括事故类型、可能影响范围、应采取的措施等。
(三)预警级别及发布
根据事故的危害程度和发展态势,将预警级别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预警信息通过内部通讯系统、短信平台等方式发布。
四、应急响应
(一)响应分级
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应急响应分为四级:Ⅰ级响应、Ⅱ级响应、Ⅲ级响应、Ⅳ级响应。
(二)响应程序
1.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立即报告企业应急指挥中心。
2.应急指挥中心接到报告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力量赶赴现场。
3.各成员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三)处置措施
1.泄漏事故处置
-立即停止运输,疏散现场人员。
-采取堵漏、收容等措施,防止危险货物进一步泄漏。
-对泄漏的危险货物进行分类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2.火灾事故处置
-使用合适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控制火势蔓延。
-及时疏散周围群众,设置警戒区域。
-若火灾涉及危险货物爆炸,应按照爆炸事故处置措施进行应对。
3.爆炸事故处置
-迅速组织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
-对爆炸现场进行封锁,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评估爆炸造成的损失,组织救援受伤人员。
4.中毒事故处置
-将中毒人员转移至通风良好的地方,解开衣领、腰带等束缚物。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医院进行救治。
-对中毒现场进行检测,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四)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1.为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如防护服、防毒面具、安全帽等。
2.对防护装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性能良好。
(五)应急救援物资、设备的保障
1.建立应急救援物资、设备储备库,储备必要的救援物资和设备。
2.定期对应急救援物资、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六)通信与信息保障
1.建立健全应急通信联络机制,确保应急指挥中心与各成员部门、现场救援人员之间的通信畅通。
2.配备必要的通信设备,如对讲机、卫星电话等。
五、后期处置
(一)善后处理
1.对事故伤亡人员进行妥善安置和抚恤。
2.对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进行评估和赔偿。
(二)事故调查与总结
1.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查明事故原因、经过和责任。
2.对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进行总结评估,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完善应急预案。
六、培训与演练
(一)培训
1.制定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应急救援人员进行培训。
2.培训内容包括危险货物知识、应急救援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