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乡村研学旅游基地建设与评估规范》编制说明.pdf
文件大小:320.32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3-18
总字数:约5.05千字
文档摘要

《乡村研学旅游基地建设与评估规范》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

1、编制目的及任务来源

受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等相关政策

推动,当前,全国各地城、镇、乡村学校以及旅行机构积极开展研学活动。其中,

不少地方将研学教育作为当地实施乡村振兴的切入口和突破口,将研学实践教育

与文化、旅游、产业等产业的有机结合,推动“研学旅行”与“乡村经济”共同

发展,取得了较好的反响。但与此同时,乡村研学问题频出。目前国内大部分乡

村研学基地存在重“游”轻“研”的状况,研学基地旅游质量、安全和效果得不

到保障,研学课程仍停留在简单的农事体验,缺乏系统性、科学性、趣味性,且

专业性的乡村研学旅游指导师匮乏,无法满足学生深入研学的要求。另外,随着

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淡季无人流量而导致基地惨淡经营的困境也时有发生,

乡村自然生态破坏已然严重威胁乡村旅游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乡村研学

旅游基地进行规范化管理、实现乡村研学生态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标准旨在通过研究和制定乡村研学旅游基地建设与评估规范标准,进一步

规范乡村研学旅游基地规范化建设运营,引导研学课程与乡村文化、自然景观、

农庄体验、红色教育等特色资源进行科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乡村的研学教育实

践功能,促进乡村研学教学水平和基础服务水平的提升,同时有效带动乡村产业

创新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2、协作单位及主要起草人

江苏省农学会为本规范的主要编制单位。

主要起草人:李宗芳、李寅秋、孙洪武、夏军、苗慧、陈星星。

二、主要编制过程

1、组建标准制工作小组

由江苏省农学会牵头组建了涵盖农业经济、科技政策、旅游管理、产品设计、

教育学等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工作小组广泛调研收集了国内外研学旅游方

面的法律法规、研究成果、经验总结和文献项目资料,并广泛咨询了大量的可行

性项目,对汇总的项目资料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讨总结。同时,还与相关的研

学基地深入地探讨了基地的发展前景及方向,征集相关意见,为标准落地转化奠

定了基础。按照《江苏省农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的相关规定,填写

立项申请书,并进行了立项评估。

2、标准起草阶段

2021年3月1日-2021年4月1日,与参与起草单位共同开展了各项评估指

标的分析论证工作,参阅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T1.1-2020)要求起草了标准草案。

3、标准征求意见阶段

本标准将向社会包括涉及标准的相关领域专家、标准使用方、管理部门等多

方广泛征求相关意见和建议,根据意见对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进一步修改、、完

善,形成标准送审稿和编制说明。

三、主要内容说明及可行性分析

1、标准内容的说明

本标准适用于乡村研学旅游基地的评价与管理。乡村研学旅游基地是具有开

展乡村研学旅游的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及设施,设有专业乡村研学旅游课程及乡

村研学旅游指导师团队,安全管理规范,能为不同年龄阶段的旅游者提供乡村研

学旅游教育活动的场所。融合“乡村+教育+文旅”的基地建设必须要符合标准

条件,主要包括基地的资质条件、安全保障、乡村研学旅游课程、基地的配套设

施与服务、基地管理等,为乡村研学旅游实践提供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地指

导。

2、可行性分析

(1)研学政策支持

脱贫攻坚胜利后,习总书记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旅游成为其

实现的重要推力。此外,教育部提出要求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

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游活动课程体系。在此之

后,各省、市教育厅也将研学旅游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要求各地进行研学

旅游工作试点,加强研学旅游队伍建设,推动研学旅游健康快速发展,健全研学

旅游经费筹措机制。

(2)研学资源丰富

丰富独特的乡村旅游资源是研学旅游活动开展的重要保证。不同类型兼具特

色的乡村旅游资源体量庞大,在拥有丰富自然文化资源的城郊过渡带,发展乡村

研学旅游的客观条件已非常成熟。依托高品质旅游资源开展研学旅游,对于乡村

研学旅游者而言,能够把学习的视野拓展到“自然和社会的第二课堂”,能更加

深入地感受和领会自然与文化的魅力。

(3)研学市场广阔

现阶段,乡村层面的研学旅游普及性较低,但乡村研学旅游市场却十分广阔。

研学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