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良好的通风环境对于学校师生的健康至关重要。学校是人员密集场所,学生和教职工长时间在室内活动,空气质量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学习、工作效率。为了保障学校室内空气清新,预防和控制各类空气传播疾病的发生与传播,特制定本通风制度。
二、通风目标
1.确保学校各教学场所、办公区域、学生宿舍、食堂等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卫生要求。
2.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的有害污染物浓度,如二氧化碳、甲醛、细菌、病毒等,减少异味,为师生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3.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等疾病在学校的传播,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
三、通风原则
1.自然通风优先原则: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通过开启门窗等方式,实现室内外空气的自然交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采用自然通风。
2.定期通风原则:建立定期通风制度,根据不同场所的使用特点和需求,合理确定通风时间和频率,确保室内空气持续清新。
3.全面通风原则:对学校各个区域进行全面通风,不留通风死角,保证整个学校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均匀良好。
4.应急通风原则:在出现特殊情况(如传染病疫情、空气污染严重等)时,及时启动应急通风措施,加强通风换气,降低风险。
四、通风措施
(一)自然通风措施
1.教室通风
-每节课间休息时,要求学生打开教室的前后门及窗户,保持教室通风换气3-5分钟。
-上午和下午的大课间活动期间,必须将教室所有门窗全部打开,实现全面通风,通风时间不少于10分钟。
-放学后,值日学生要再次检查教室门窗是否全部打开,确保夜间教室能持续通风。
2.办公室通风
-办公人员在工作期间应根据天气情况适时打开办公室门窗进行通风。一般在上午和下午各安排一次通风,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10分钟。
-午休和下班后,要确保办公室门窗打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学生宿舍通风
-每天早晨起床后,学生应立即打开宿舍窗户通风换气,时间不少于15分钟。
-午休时,宿舍窗户要适当开启,保持空气清新。
-晚上睡觉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将窗户留适当缝隙通风,但要注意保暖。
4.食堂通风
-食堂在营业期间,厨房的排风扇应全程开启,确保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和异味及时排出室外。
-用餐区域要保持良好的自然通风,可通过开启餐厅门窗实现。在用餐高峰过后,应延长通风时间,对餐厅进行全面通风换气。
5.图书馆、实验室等其他功能室通风
-图书馆、实验室等功能室在使用前后,工作人员要及时打开门窗进行通风,通风时间不少于15分钟。
-在室内有人的情况下,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开启窗户或通风设备,保持空气流通。
(二)机械通风措施
1.在自然通风不能满足通风要求的情况下,如教室、办公室、会议室等空间较大且人员密集,或在冬季寒冷、夏季炎热等特殊气候条件下,可开启机械通风设备(如排风扇、新风系统等)进行辅助通风。
2.学校应定期对机械通风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通风效果良好。
3.根据不同场所的需求,合理设置机械通风设备的运行参数,如通风量、通风时间等。例如,在人员密集的教室,可适当增加通风设备的运行频率和时长,以保证空气质量。
五、通风时间与频率
(一)日常通风时间与频率
1.教学场所
-上课期间,每节课间休息时通风3-5分钟;上午和下午大课间活动期间通风10分钟以上。
-放学后,保持教室门窗开启进行夜间通风。
2.办公区域
-工作日期间,上午和下午各通风10-15分钟。
-午休和下班后,确保门窗打开持续通风。
3.学生宿舍
-早晨起床后通风15-20分钟。
-午休时适当通风,晚上睡觉时留缝通风。
4.食堂
-营业期间,厨房排风扇全程运行。用餐区域在用餐高峰过后通风15-20分钟。
5.图书馆、实验室等其他功能室
-使用前后通风15-20分钟,使用过程中适时通风。
(二)特殊时期通风要求
1.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如流感高发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等,学校要进一步加强通风换气。
-增加通风次数,教学场所每节课间都要进行通风,每次通风时间延长至5-10分钟。
-办公区域、学生宿舍等场所每天至少增加1-2次全面通风,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20分钟。
-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