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则
1.目的
为加强学校卫生管理,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本消毒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学校内所有教学场所、生活设施、办公区域以及校园环境等。
二、消毒管理职责
1.学校卫生管理部门
-负责制定学校消毒工作计划和制度,并组织实施。
-定期对学校消毒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消毒措施落实到位。
-对学校各类人员进行消毒知识培训,提高卫生意识。
2.各部门负责人
-负责本部门区域内的消毒工作组织和实施,确保消毒工作按要求进行。
-安排专人负责消毒工作,并监督其工作质量。
-配合学校卫生管理部门开展消毒工作的检查和评估。
3.消毒工作人员
-严格按照消毒操作规程进行消毒工作,确保消毒效果。
-正确使用和保管消毒药品及器械,定期检查和维护。
-做好消毒工作记录,及时报告消毒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三、消毒工作要求
1.消毒原则
-以预防为主,坚持定期消毒与随时消毒相结合。
-根据不同场所、不同物品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和消毒剂。
-确保消毒工作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和规范。
2.消毒频率
-教室、办公室、图书馆、实验室等人员密集场所,每天至少进行一次预防性消毒。
-食堂、宿舍、卫生间等重点区域,每天进行定时消毒,早晚各一次。
-传染病流行期间,根据疫情情况增加消毒频率。
3.消毒方法
-物理消毒法
-煮沸消毒:将耐热、耐湿的物品置于水中煮沸15-30分钟。
-蒸汽消毒:利用蒸汽的高温进行消毒,温度一般在100℃左右,消毒时间15-30分钟。
-紫外线消毒:对空气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紫外线灯强度应不低于70μW/cm2,照射时间不少于30分钟。
-化学消毒法
-含氯消毒剂:常用的有84消毒液等,根据有效氯含量按照说明书进行配制,用于物体表面、地面、墙壁等消毒。
-过氧乙酸:具有强氧化性,对细菌、病毒等有高效杀灭作用,使用时注意防护,按照规定浓度和方法进行配制和消毒。
-酒精:主要用于手部消毒和小型物体表面消毒,浓度一般为75%。
四、不同场所消毒规范
1.教室
-每天放学后,对教室地面、讲台、课桌椅、门窗把手等进行清洁消毒。
-地面消毒:用含氯消毒剂按照规定浓度配制后,用拖把湿式拖地。
-课桌椅消毒:用湿布擦拭桌面、椅面,必要时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讲台、门窗把手等高频接触部位: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每周至少进行一次紫外线空气消毒,在无人情况下开启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以上。
2.办公室
-每天上班前和下班后,对办公桌椅、电脑键盘、鼠标、文件柜等进行清洁消毒。
-办公桌椅消毒方法同教室课桌椅。
-电脑键盘、鼠标等:用酒精棉球擦拭消毒。
-文件柜:用含氯消毒剂擦拭表面。
-定期对办公室空气进行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3.图书馆
-每天闭馆后,对书架、阅览桌椅、地面等进行全面清洁消毒。
-书架消毒:用干净的湿布擦拭,可适当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
-阅览桌椅消毒:同教室课桌椅消毒方法。
-地面消毒:用含氯消毒剂湿式拖地。
-定期对图书馆空气进行紫外线消毒,同时加强通风换气。
4.实验室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台面、仪器设备、实验废弃物等进行消毒处理。
-实验台面消毒:先用清水擦拭,去除污染物,再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仪器设备消毒:根据仪器的材质和性能,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如酒精擦拭、含氯消毒剂浸泡等。
-实验废弃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存放和处理,严禁随意丢弃。
-定期对实验室空气进行消毒,可采用紫外线消毒或化学消毒剂喷雾消毒。
5.食堂
-食堂环境及设施设备每天至少消毒两次,分别在早餐前和晚餐后进行。
-地面消毒:用含氯消毒剂湿式拖地,重点清洁餐桌、餐椅周围及厨房操作间地面。
-餐桌、餐椅消毒:用餐后及时清理桌面残渣,然后用含氯消毒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