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则
1.目的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学校内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创造良好的教学和学习环境,特制定本消毒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学校内的教室、办公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食堂、宿舍、卫生间等各类场所。
3.基本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科学消毒、全面覆盖、定期监测的原则,确保消毒工作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二、消毒工作组织与职责
1.消毒工作领导小组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消毒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消毒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和监督。
2.职责分工
-校长:全面负责学校消毒工作的决策和指挥,确保消毒工作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后勤部门:负责制定消毒工作计划,组织实施消毒工作,采购消毒用品和设备,定期对消毒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场所的消毒工作落实,督促本部门人员做好消毒工作,配合后勤部门完成相关消毒任务。
-班主任:负责组织班级学生做好教室及周边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对学生进行消毒知识宣传教育。
三、消毒人员要求
1.经过培训
消毒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消毒知识和操作规程,掌握不同消毒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2.身体健康
消毒人员应身体健康,无传染病史,工作时穿戴工作服、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3.认真负责
消毒人员应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按照消毒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消毒工作,确保消毒效果。
四、消毒用品与设备
1.消毒用品
根据不同场所和消毒对象,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用品,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乙醇、碘伏等。
2.消毒设备
配备必要的消毒设备,如喷雾器、紫外线灯、空气消毒机、消毒柜等,并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五、消毒方法与要求
1.环境表面消毒
-教室、办公室、实验室等场所:每天放学后,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桌面、门把手、窗台等高频接触表面,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地面每天用含氯消毒剂湿式拖地。
-图书馆、体育馆等公共活动场所:每天营业结束后,对桌椅、栏杆、扶手等进行擦拭消毒,地面进行湿式拖地。每周对场所进行一次全面消毒,可选用过氧乙酸进行喷雾消毒。
-食堂:每餐结束后,对餐桌、餐具、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餐具采用煮沸消毒15-30分钟或消毒柜消毒;厨具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食堂地面、墙壁、天花板等每天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湿式清洁消毒。
-宿舍:每天对宿舍地面、桌面、门窗等进行清洁消毒。定期对床单、被套、枕套等床上用品进行更换清洗,可采用高温洗涤或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
-卫生间:每天用含氯消毒剂对洗手池、便器、水龙头等进行擦拭消毒,地面进行湿式拖地。定期对卫生间进行全面消毒,可选用过氧乙酸进行喷雾消毒。
2.空气消毒
-自然通风:充分利用自然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上课前和放学后,打开教室、办公室等场所的门窗通风换气,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
-机械通风:在自然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可采用机械通风,如安装排风扇等,加强空气流通。
-紫外线消毒:在无人情况下,可使用紫外线灯对教室、办公室、图书馆等场所进行空气消毒。紫外线灯安装高度距地面2.5-3米,每10-15平方米安装一盏30瓦紫外线灯,每次照射时间不少于30分钟。
-空气消毒机消毒:可选用合适的空气消毒机对人员密集场所进行空气消毒,按照产品说明书操作使用。
3.物品消毒
-图书、教具等:定期对图书、教具等进行消毒,可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或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电脑键盘、鼠标等:每天用75%乙醇擦拭消毒。
-拖把、抹布等清洁工具:定期清洗消毒,可采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后晾干备用。
六、消毒工作流程
1.准备工作
-消毒人员穿戴好工作服、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检查消毒用品的有效期、浓度等,确保符合要求。
-准备好消毒设备,如喷雾器、紫外线灯等,并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消毒操作
-按照不同场所和消毒对象的消毒方法和要求进行操作。
-消毒过程中注意保持通风良好,避免消毒剂对人体造成伤害。
-严格按照消毒剂的使用说明掌握消毒剂量、作用时间等,确保消毒效果。
3.消毒记录
-每次消毒工作完成后,消毒人员应及时填写消毒记录,记录消毒时间、地点、消毒方法、消毒用品名称及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