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则
危爆物品是指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危险特性,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毁或环境污染而需要特别防护的物品。加强危爆物品的管理,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管理制度和安全措施适用于公司内部涉及危爆物品的各个环节,包括采购、储存、使用、运输和废弃物处置等。
二、危爆物品采购管理制度
1.采购计划
-各部门根据生产、科研等实际需求,提前制定危爆物品采购计划。采购计划应明确危爆物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用途等详细信息。
-采购计划需经部门负责人审核,报公司分管领导审批后,方可提交采购部门执行。
2.供应商选择
-采购部门应选择具有合法资质、信誉良好的危爆物品供应商。供应商需提供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产品质量合格证明等相关资质文件。
-对新的供应商,采购部门应进行实地考察,评估其生产能力、质量控制水平、安全管理状况等,确保其具备供应危爆物品的条件。
3.采购合同
-采购部门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时,应明确危爆物品的质量标准、包装要求、运输方式、交货时间、安全责任等条款。
-合同中应约定如因供应商原因导致危爆物品质量问题或安全事故,供应商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采购验收
-危爆物品到货后,采购部门应及时通知质量检验部门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包括品种、规格、数量、质量、包装等是否符合合同要求。
-质量检验部门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检验,对验收合格的危爆物品出具验收报告。对验收不合格的,应及时与供应商联系处理。
三、危爆物品储存管理制度
1.储存场所
-公司应设置专门的危爆物品储存仓库,储存仓库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储存仓库应远离居民区、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与其他建筑物保持安全距离。
-储存仓库应具备防火、防爆、防潮、防盗、防泄漏等安全设施,如消防器材、通风设备、避雷装置、防静电设施等。
2.分类存放
-危爆物品应按照其性质、种类、危险程度等进行分类存放。不同类别的危爆物品不得混存,严禁将性质相抵触的危爆物品同库储存。
-对易燃易爆物品,应分别设置专门的储存区域,并保持一定的安全间距。
3.储存限量
-储存仓库应根据其设计容量和安全条件,确定各类危爆物品的储存限量。严禁超量储存危爆物品。
-对储存量较大的危爆物品,应建立详细的库存台账,记录出入库时间、数量、品种等信息。
4.安全标识
-在危爆物品储存仓库内,应设置明显的安全标识,标明危爆物品的名称、性质、危险程度、安全注意事项等。
-安全标识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确保清晰、醒目、易于识别。
5.仓库管理
-储存仓库应配备专人负责管理,管理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危爆物品的性质和储存管理要求。
-仓库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守仓库管理制度,定期对仓库进行巡查,检查安全设施是否完好,危爆物品是否存在泄漏、变质等情况。
-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储存仓库,因工作需要进入仓库的人员,必须经仓库管理人员同意,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四、危爆物品使用管理制度
1.使用申请
-各部门因生产、科研等工作需要使用危爆物品时,应提前填写使用申请表,注明危爆物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用途、使用时间、使用地点等信息。
-使用申请表需经部门负责人审核,报公司分管领导审批后,方可到仓库领取危爆物品。
2.领用登记
-仓库管理人员根据审批后的使用申请表,按照规定发放危爆物品,并做好领用登记工作。领用登记应记录领用时间、领用部门、领用人、危爆物品名称、规格、数量等信息。
-领用人应在领用登记表上签字确认,确保领用数量与申请表一致。
3.使用培训
-对涉及危爆物品使用的人员,公司应组织专门的安全培训,使其熟悉危爆物品的性质、安全操作规程、应急处置方法等。
-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未经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从事危爆物品使用工作。
4.使用现场管理
-在危爆物品使用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和消防器材。
-使用人员应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违规作业。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危爆物品使用完毕后,使用人员应及时清理现场,将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