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督查目的
通过对中医科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的全面督查,评估中医科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水平以及持续改进能力,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中医科不断提升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二、督查依据
1.《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2.《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17年版)》
3.相关法律法规及医院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三、督查范围
中医科的医疗服务、人员管理、医疗质量管理、设备与物资管理、环境与安全管理等方面。
四、督查方法
1.文件审查:查阅中医科相关的管理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质量控制记录、培训计划与记录等文件资料。
2.现场查看:实地查看中医科的诊疗环境、设备设施、药品管理、医疗废物处理等情况。
3.人员访谈:与中医科医护人员、管理人员、患者及家属进行访谈,了解工作流程执行情况、服务态度、患者满意度等。
4.数据分析:分析中医科的医疗数据,如门诊量、住院人数、治愈率、好转率、并发症发生率等,评估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
五、督查内容及标准
(一)科室管理
1.组织管理
-科室设置合理:有独立的中医诊断室、治疗室、病房(如有)等,布局符合卫生学要求。
-人员配备满足需求: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护士等人员数量及资质符合规定,医护比例合理。
-岗位职责明确:各级各类人员职责清晰,有具体的工作流程和质量标准。
2.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医疗安全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制度、药品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等,且严格执行。
-定期修订完善制度:根据法律法规、医院要求及实际工作情况,及时对制度进行修订,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3.质量管理组织
-成立质量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担任组长,成员包括护士长、各医疗组组长等,定期开展质量管理活动。
-制定质量控制方案:明确质量控制指标、控制方法、责任人及整改措施,对医疗质量进行全程监控。
(二)医疗服务
1.诊疗规范执行
-严格遵循中医诊疗规范:对中医疾病的诊断、辨证、治疗等环节,按照国家及行业标准进行,有完整的病历记录,体现中医特色。
-合理使用中药:中药饮片的采购、验收、储存、调剂等环节符合规定,严格遵循中药炮制规范,辨证论治合理使用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
2.医疗技术水平
-开展中医特色技术:具备多种中医特色治疗技术,如针灸、推拿、拔罐、艾灸、中药熏蒸等,技术操作规范,疗效确切。
-新技术新项目开展:有新技术新项目开展计划和风险评估,按照规定程序申报和审批,开展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关技术规范。
3.医患沟通
-重视医患沟通:医护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介绍病情、治疗方案、注意事项等,耐心解答患者疑问,沟通记录完整。
-患者满意度较高:定期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达到[X]%以上。
(三)人员管理
1.人员资质
-医护人员具备相应资质: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需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并注册在本机构,护士需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并注册。
-定期进行资质审核:确保人员资质符合要求,无超范围执业等违规行为。
2.人员培训
-制定培训计划:根据科室业务发展和人员需求,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包括中医理论知识、临床技能、医疗安全等方面的培训内容。
-组织实施培训:按照培训计划开展培训活动,培训形式多样,如学术讲座、病例讨论、技能操作培训等,有培训记录和考核结果。
-支持人员参加学术交流:鼓励医护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培训,了解学科前沿知识和新技术,不断提升业务水平。
3.绩效考核
-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方案,从医疗质量、工作效率、服务态度、科研教学等方面对医护人员进行考核。
-考核结果与薪酬、晋升等挂钩: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调动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医疗质量管理
1.质量指标监控
-定期收集分析质量指标数据:如门诊诊断符合率、住院治愈率、好转率、中医治疗率、中药饮片处方合格率等,对数据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质量指标达到规定要求:各项质量指标符合《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17年版)》及医院制定的标准。
2.病历质量
-病历书写规范:中医病历书写符合《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内容完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