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源码的白盒化测试标准》编制说明
一、标准制定的必要性
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十四五”软件和信息
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提到,软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灵魂,
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建设的关键支撑。要聚力攻坚基础软件,推进软件集成开发
环境相关产品和关键测试工具的研发与应用推广,加速程序
静态分析、动态测试、仿真测试、自动化测试平台等测试工
具研发。完善质量标准体系。构建软件产业质量服务体系,
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和方法,引导企业开展质量品牌
建设。完善软件产业标准体系,聚焦重点领域,加快制定技
术、产品、服务、管理、评测等标准,提升标准通用化水平。
完善软件产品和服务测试认证评价体系。
软件行业已渗透到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各个环节,占GDP
的比重逐年攀升,2021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
94994亿元,同比增长17.7%,软件业务出口保持增长,从业
人员规模不断扩大,为“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如今,软
件产业已成为产业转型发展的主动力、经济稳定增长的“压
舱石”,人们对软件的质量也提出更高要求。软件质量风险
直接关系到社会中生产生活设备的正常运行与广大民众的
利益,如何对软件质量风险进行快速一致的评估成为软件开
发方及独立评估方的重要难题。
软件测试是保障软件质量的重要环节,而白盒测试是确
保软件质量的最高标准,但因为需要暴露软件源代码与设计
文档而导致适用范围有限,超过90%的测试活动仍以黑盒及
灰盒测试为主。大多数需求场景中,交付测试的软件程序是
以黑盒形式存在的(无源代码、无设计文档),传统技术流
程无法进行有效的白盒化测试,黑盒测试技术无法保证测试
程序的语句覆盖分支覆盖及路径覆盖,参见GB/T15332-2008
中关于单元测试的标准,现有的黑盒测试方法无法达到白盒
测试的高质量要求。
拟申报的标准提供无源码的白盒化测试规范,规定软件
质量与使用风险的综合评估方法及要求,可便捷评估软件质
量风险,保障软件开发方利益,有利于快速提供软件产品的
风险评估并提升客户满意度,同时也能满足问题发生后的第
三方进行事故鉴定,有利于减少纠纷并降低不良影响。
二、标准编制原则及依据
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
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要求进行编写。
参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在编制过程中着重考虑了
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三、项目背景及工作情况
(一)任务来源
本标准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发起并经由相关专家
完成技术审核认证。经审核,批准《无源码的白盒化测试标
准》团体标准制定计划。标准中涉及的专利:
ZL201710766422.3基于路径覆盖软件测试的测试用例自动
生成方法、ZL201810501975.0基于路径覆盖测试用例自动生
成的单元测试方法、ZL201910819271.2基于测试用例自动生
成算法的单元测试自动执行方法、ZL202011267313.5单元测
试代码结构自动解析与路径分析方法。本标准由华南理工大
学、微科智检(佛山市)科技有限公司、北明软件有限公司共
同提出,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归口。
根据计划要求,本标准完成时限为八个月。
(二)标准起草单位
本标准由华南理工大学、微科智检(佛山市)科技有限公
司、北明软件有限公司参与起草。
(三)标准研制过程及相关工作计划
本标准在起草过程中根据各阶段标准任务的工作要
求,组织了相关领域的调研,并召开了多次的研讨会,参
与标准研讨的专家多来自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领域,还包
括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的学者及相关用户等,通过对标准内
容进行多次的修改和完善,形成了目前的标准文本。主要
编制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准备阶段
2022年8月,组织开展标准立项前的前期预研制工作;
2022年9月,标准项目完成立项,并召开工作组启动
会议,标准工作组提交工作计划及人员组成等方案;标准
中涉及的专利:ZL201710766422.3基于路径覆盖软件测
试的测试用例自动生成方法、ZL201810501975.0基于路
径覆盖测试用例自动生成的单元测试方法、
ZL201910819271.2基于测试用例自动生成算法的单元测
试自动执行方法、ZL202011267313.5单元测试代码结构
自动解析与路径分析方法。
2、调研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