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信息安全管理办法.docx
文件大小:40.19 K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3-17
总字数:约3.78千字
文档摘要

?一、总则

1.目的

为加强公司信息安全管理,保障公司信息资产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防范信息安全风险,特制定本办法。

2.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合作伙伴以及涉及公司信息系统访问和使用的相关人员。

3.定义

(1)信息资产:指公司拥有或管理的各类电子数据、文档、软件、硬件设备等,包括但不限于客户信息、业务数据、财务数据、技术资料等。

(2)信息安全事件:指任何导致信息资产的保密性、完整性或可用性受到破坏或可能受到破坏的情况,如数据泄露、系统故障、网络攻击等。

(3)信息系统:指公司用于业务运营、管理决策等目的的各类信息处理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办公自动化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企业资源规划系统等。

二、信息安全管理组织与职责

1.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

公司成立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由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担任主任,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审议公司信息安全战略、政策和重大决策,协调解决信息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信息安全管理部门

公司设立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和日常监督。其主要职责包括:

(1)制定和完善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流程和规范。

(2)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定风险应对措施。

(3)负责公司信息系统的安全运维管理,包括系统漏洞扫描、安全防护设备的配置与管理等。

(4)组织信息安全培训与教育,提高员工信息安全意识。

(5)处理信息安全事件,及时向上级汇报并采取措施降低损失。

(6)监督检查各部门信息安全工作的执行情况,对违规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罚。

3.各部门信息安全职责

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信息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本部门员工落实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要求,开展信息安全自查自纠工作,确保本部门信息资产的安全。具体职责如下:

(1)明确本部门信息安全管理员,负责本部门日常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2)组织本部门员工参加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员工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

(3)对本部门使用的信息资产进行分类、标识和管理,确保信息资产的安全存放和使用。

(4)配合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工作。

(5)对本部门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及时报告,并协助进行调查和处理。

三、信息安全策略与制度

1.信息分类与标识策略

根据信息资产的重要性、敏感性等因素,对公司信息资产进行分类,并为每类信息资产赋予相应的标识。信息分类如下:

(1)绝密级:涉及公司核心商业机密、国家机密等重要信息,一旦泄露将对公司造成重大损失。

(2)机密级:涉及公司重要业务数据、技术秘密等信息,泄露后可能对公司业务产生较大影响。

(3)秘密级:涉及公司一般业务信息、内部管理信息等,泄露后可能对公司造成一定影响。

(4)公开级:可以对外公开的信息,如公司宣传资料、一般性业务信息等。

信息标识应在信息资产的载体上显著标明,如文件封面、存储介质标签等。

2.访问控制策略

建立严格的访问控制机制,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访问相应的信息资产。根据用户的角色和职责,分配不同的访问权限,包括但不限于读取、写入、修改、删除等。

(1)用户账号管理:为员工分配唯一的用户账号,并定期更新密码。员工离职或岗位变动时,及时删除或调整其账号权限。

(2)权限审批:对于涉及高敏感信息或特殊操作的访问请求,需经过严格的权限审批流程,确保访问的必要性和合规性。

(3)审计与监控:对信息系统的访问行为进行审计和监控,及时发现异常访问并采取措施。

3.数据保护策略

(1)数据备份与恢复:定期对重要信息资产进行备份,并存储在安全的位置。制定数据恢复计划,确保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及时恢复。

(2)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被窃取或篡改。采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加密算法和技术。

(3)数据存储与共享管理:明确数据存储的位置和方式,规范数据共享的流程和权限,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4.信息系统安全策略

(1)系统建设与验收: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遵循安全设计原则,确保系统具备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系统建成后,进行严格的安全验收,确保系统安全符合要求。

(2)系统运维管理:建立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制度,定期对系统进行巡检、维护和更新,及时修复系统漏洞和故障。加强对系统运维人员的管理,规范其操作行为。

(3)安全防护设备管理: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软件等,并定期进行更新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防护。

5.信息安全培训与教育制度

定期组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