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
更新日期:2006-9-7??阅读次数:451???[返回]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编码
2.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简称“中央16号文件”),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实施方案》,由过去“两课”中的七门课程,改革为四门课程之其中的一门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是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基础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
3.教学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旨在通过课堂教学以及社会实践,帮助大学生尽快的适应大学生活,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大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有较全面认识和掌握,并能运用相关理论解决人生道路上出现的思想道德或法律方面的问题,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
4.教学要求
??????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当前大学生的特点和现实情况,一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二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要把民族精神教育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三是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要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四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五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二、课程内容
绪论??适应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3学时)
教学目标及要求
1.认识当代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明确大学生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2.帮助大学生了解大学生活特点、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与成才目标。
教学重点
1.明确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与成才目标;
2.明确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立身处世的根本要求。
教学难点
1.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大学生成才的一门必修课。
考核要求
1.领会:对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与成才目标的认识;
2.领会:对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立身处世的根本要求的认识;
3.领会: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和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教学基本内容
一、??适应人生新阶段
(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
(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四)????培养优良学风
二、??肩负历史新使命
(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二)???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三)???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一)???道德与法律:维系社会秩序的基本规范
(二)???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立身处世的根本要求
(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大学生成才的一门必修课
思考题
1.大学生活有哪些新变化?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如何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
2.从百年中国变迁看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为承担历史使命大学生应该作何准备?
3.大学生的成才目标是什么?怎样才能实现成才目标?大学阶段在人生发展和人才成长中处于什么地位?
4.大学生的成才目标是什么?怎样才能实现成才目标?大学阶段在人生发展和人才成长中处于什么地位?
5.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加强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培养。
参考书目
1.《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灵魂与心》,?钱穆著,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出版。
4.《历史与现实之间》,?丁钢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5.《做历史的同时代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理性思考》,钱焕琦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第一章??正确认识自我???建立和谐关系(6学时)
教学目标及要求
1.认识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2.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自我身心关系及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
教学重点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