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氨酶的“乒乓机制”第31页,共7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2页,共7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谷氨酸+草酰乙酸α-酮戊二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多数转氨酶的氨基受体第33页,共7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Alaninecarriesammoniafrommusclestotheliver.2.1.2葡萄糖-丙氨酸循环谷-丙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第34页,共7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5页,共7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谷氨酸脱氢酶少见的例子:该脱氢酶既可以以NAD+又可以采用NADP+作为辅酶。线粒体2.1.3氧化脱氨基作用第36页,共7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以谷氨酸脱氢酶为主2)通过嘌呤核苷酸循环2.1.4联合脱氨基作用第37页,共7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以谷氨酸脱氢酶为主第38页,共7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嘌呤核苷酸循环的联合脱氨基作用谷氨酸-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第39页,共7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哺乳动物中肝脏、大脑、骨骼肌、心肌等的主要脱氨方式。第40页,共7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反应:AA?一级胺+CO22)脱羧酶:专一性高(辅酶PLP)3)一级胺的去路:大多数有毒!胺—胺氧化酶—醛、氨—脂肪酸、尿素有生物活性的胺:谷氨酸—γ-氨基丁酸(重要神经递质)组氨酸—组胺(降低血压)酪氨酸—酪胺(升高血压)2.2脱羧基作用第41页,共7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3氨的命运2.3.1氨的毒性2.3.2驱除多余氨的两个主要反应2.3.3氨的转运2.3.4氨的排泄第42页,共7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改变细胞pH值,引起氨中毒2)消耗α-酮戊二酸、NADPH(脑细胞线粒体)2.3.1氨的毒性第43页,共7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3.2驱除多余氨的两个主要反应第44页,共7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3.3氨的转运载体(中性):1)谷氨酰胺(经血液由肌肉和其他组织运送到肝脏)2)丙氨酸(由肌肉到肝脏)第45页,共7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3.4氨的排泄第46页,共7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尿素的形成FormationofUrea第47页,共7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932年,德国学者HansKrebs和KurtHenseleit根据一系列实验,首次提出了鸟氨酸循环(ornithinecycle)学说,又称尿素循环(ureacycle)鸟氨酸循环学说的实验根据如下:将大鼠肝的薄切片放在有氧条件下加铵盐保温数小时后,铵盐的含量减少,而同时尿素增多。在此切片中,分别加入各种化合物,并观察它们对尿素生成速度的影响。发现鸟氨酸、瓜氨酸或精氨酸能够大大加速尿素的合成。根据这三种氨基酸的结构推断,它们彼此相关,即鸟氨酸可能是瓜氨酸的前体,而瓜氨酸又是精氨酸的前体。3.1尿素循环的发现第48页,共7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实验还观察到:当大量鸟氨酸与肝切片及NH4十保温时,确有瓜氨酸的积存。早已证实肝含有精氨酸酶,此酶催化精氨酸水解生成鸟氨酸及尿素。同位素实验:标记的15NH4CL或含15N的AA饲养犬,发现随尿排出的尿素含有15N,但鸟氨酸中不含15N;用含14C标记的NaHCO3饲养犬,随尿排出的尿素也含有14C----urea可由NH3及CO2合成。第49页,共7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2.1.氨基甲酰磷酸的合成3.2.2.瓜氨酸的合成3.2.3.精氨酸的合成3.2.4.精氨酸水解生成尿素3.2尿素循环的步骤第50页,共7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2.1.氨基甲酰磷酸的合成氨基甲酰磷酸含成酶I(CPS-I)。消耗2分子ATP。CPS-l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第51页,共7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OCT)存在于肝细胞的线粒体中,并通常与CPS-I结合成酶的复合体。3.2.2.瓜氨酸的合成第52页,共7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关于蛋白质降解和氨基酸的分解代谢(2)第1页,共7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引言: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及消化吸收1、蛋白质的降解2、氨基酸分解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