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简析上证可转债指数 4
上证可转债指数面面观 6
上证及中证可转债指数比较 10
风险提示 11
图表目录
图1:2024年以来,上证可转债ETF规模增幅显著 4
图2:上证可转债正贡献主要来自于正股、债底和下修 5
图3:上证可转债分年度收益归因 5
图4:上证可转债在金融上有更高的风格偏好 10
图5:上证可转债在银行、公用事业和非银金融上基本覆盖全市场所有的存量 10
表1:中证及上证可转债指数规则一览 4
表2:上证可转债在波动率及最大回撤上优于中证可转债 4
表3:上证可转债及可交换债指数的样本年度变化(本年末与上年末相比,相同的样本数据及市值情况) 6
表4:上证可转债指数在市值、股性、债性、估值和正股五个方面的指标特征 6
表5:评级AAA的上证可转债成份券占全市场存量占比达84% 10
表6:ETF净赎回对成份券估值压制较为明显 11
简析上证可转债指数
上证投资级转债及可交换债(代码:950041.CSI,以下简称“上证可转债”)于2019年4月25日发布,主要投资上交所的转债及可交换债,且对评级、债券余额以及正股有一定要求,详见下表。
指数代码指数简称
指数代码
指数简称
加权方式
发布时间
指数基日
样本选取方法
调仓频率
931078.CSI
中证转债及可交换债
市值加权
2019/1/22
2002/12/31
沪深可转债可交换债
每月首个交易日调整;定期调整数据提取日为生效日前一个交易日。
不定期调整:发行量变动累积达到或超过5%;赎回公告日后
第5个交易日剔除。
950041.CSI
上证投资级转债及可交换债
市值加权
2019/4/25
2008/12/31
(1)上交所可转债可交换债,且正股非ST、*ST;主体评级:AA及以上,且主体评级展望非负面;债券
余额:2亿元及以上;
每2周调整一次,定期调整生
效日为每2周首个交易日,定期调整数据提取日为生效日前
第二个交易日。
中证指数官网,申万宏源研究
作为目前存续转债ETF唯二的其中之一,上证可转债ETF(511180.OF)紧密跟踪上证投资级转债及可交换债指数。2024年,上证可转债ETF份额显著上升,截止2025年3月10日,最新份额4.62亿,规模约53亿元。
图1:2024年以来,上证可转债ETF规模增幅显著
Wind,申万宏源研究
自2019年5月至今,中证转债及可交换债(931078.CSI,以下简称“中证可转债”)和上证可转债年化收益分别为5.61%和4.42%,显著高于沪深300和中证1000指数,略高于3-5年国债指数(931627.CSI);上证可转债相对跑输3-5年信用债(CBA00631.CS)。收益风险指标上,上证可转债在波动率和最大回撤上明显优于中证可转债,而夏普比率低于后者。
中证可转债上证可转债
中证可转债
上证可转债
可转债等权
3-5年信用债
3-5年国债
沪深300
中证1000
年化收益(%)
5.61
4.42
11.59
5.18
3.82
0.07
2.46
波动率(%)
8.56
6.76
12.88
0.86
1.25
19.16
24.63
Sharpe
0.53
0.47
0.86
4.27
1.85
0.02
0.17
最大回撤(%)
-15.60
-10.11
-21.79
-2.51
-4.07
-45.60
-46.71
卡玛比率
0.36
0.44
0.53
2.06
0.94
0.00
0.05
Wind,申万宏源研究
以收益归因视角,截止至今年2月末,上证可转债正贡献主要来自于正股、债底和下修,分别为15.76%、4.61%和4.24%,估值贡献为-3.44%。与中证可转债相比,上证可转债在2023年前跑输中证可转债,2023年起至2024年9月相对跑赢。自2024
年9月起,上证可转债明显跑输中证可转债。
图2:上证可转债正贡献主要来自于正股、债底和下修
Wind,申万宏源研究
分年度看,历年上证可转债债底和下修是稳定的正贡献来源,正股除2022年外基本以正贡献为主。估值是历年上证可转债收益的主要扰动项。自今年以来,上证可转债总涨跌幅约2.26%,贡献来自于下修和估值,涨跌幅分别为1.45%和0.73%。
图3:上证可转债分年度收益归因
Wind,申万宏源研究
上证可转债指数面面观
上证可转债指数与中证转债指数相同,不仅是衍生品指数,同时也是反应再融资需求的指数,其历史指数总市值和样本个数的变化会受到融资政策、融资偏好、条款(赎回)偏好的显著影响,其行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