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内镜室工作质量检查考核标准.docx
文件大小:40.02 K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3-18
总字数:约4.12千字
文档摘要

?一、目的

为规范内镜室的工作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工作质量检查考核标准。本标准旨在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内镜室的工作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持续改进内镜室的医疗服务水平。

二、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内镜室全体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

三、考核内容及标准

(一)人员资质与培训

1.人员资质

-医生:具备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并经过内镜诊疗技术相关培训,取得相应的内镜操作资质证书。

-护士:具备护士执业证书,经过内镜护理相关培训,熟悉内镜操作配合流程。

-技术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熟悉内镜设备的操作、维护与保养。

-考核标准:检查人员资质证书原件,核对是否与岗位相符,一人一档建立人员资质档案。发现一人不符合资质要求扣5分。

2.培训计划与实施

-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根据科室发展需求和人员现状,制定详细的年度培训计划,涵盖内镜诊疗技术进展、操作技能培训、院感防控、急救知识等内容。

-培训记录完整:每次培训均有记录,包括培训时间、地点、内容、参加人员等,培训记录应妥善保存。

-定期考核:每季度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考核成绩记录在案。对考核不合格人员进行补考或再次培训。

-考核标准:查看年度培训计划及培训记录,随机抽取3名工作人员询问培训相关知识。无年度培训计划扣3分;培训记录不完整,每次扣1分;未定期考核扣3分;发现一人考核不合格且未进行有效处理扣2分。

(二)内镜设备管理

1.设备维护与保养

-建立设备档案:对每台内镜及相关设备建立详细档案,记录设备名称、型号、购置时间、维修记录等信息。

-定期维护保养:按照设备厂家要求制定维护保养计划,定期对内镜及设备进行清洁、消毒、润滑、校准等维护保养工作,并有记录。

-设备性能检测: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设备性能检测,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检测结果记录存档。

-考核标准:检查设备档案,查看维护保养记录及设备性能检测报告。无设备档案扣3分;维护保养记录不完整,每次扣1分;未按要求进行设备性能检测扣5分。

2.设备故障处理

-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内镜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和责任人员。

-及时维修记录:设备出现故障时,及时记录故障现象、处理过程及维修结果,维修记录应详细完整。

-考核标准:查看应急预案,随机抽取一次设备故障处理情况进行检查。无应急预案扣3分;维修记录不完整扣2分。

(三)内镜清洗消毒灭菌

1.清洗消毒流程执行

-遵循标准流程:严格按照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执行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包括预处理、测漏、清洗、酶洗、冲洗、消毒、终末漂洗等步骤。

-清洗消毒记录:对每例内镜的清洗消毒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清洗消毒时间、操作人员等信息。

-考核标准:现场观察内镜清洗消毒操作过程,查看清洗消毒记录。发现未按标准流程操作一次扣5分;清洗消毒记录不完整扣2分。

2.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定期监测:每月对消毒后的内镜进行生物学监测,采用无菌方法从内镜的不同部位采样,检测消毒效果,监测结果记录存档。

-化学监测:每次消毒灭菌时,对消毒剂浓度、消毒时间等进行化学监测,并有记录。

-考核标准:查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报告及化学监测记录。未按要求进行生物学监测每月扣3分;化学监测记录不完整每次扣1分。

3.消毒剂管理

-正确选择消毒剂:根据内镜的种类、污染程度等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并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使用。

-消毒剂浓度监测:定期对消毒剂浓度进行监测,确保其有效性,记录监测结果。

-消毒剂储存:消毒剂应按照要求储存,防止过期、变质,并有明显标识。

-考核标准:查看消毒剂使用记录及浓度监测记录,检查消毒剂储存情况。发现消毒剂选择不当扣3分;消毒剂浓度监测记录不完整扣2分;消毒剂储存不符合要求扣2分。

(四)诊疗工作质量

1.诊疗前评估

-全面评估患者:医生在进行内镜诊疗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过敏史、心肺功能等,评估结果记录在病历中。

-签署知情同意书:向患者或其家属充分说明内镜诊疗的目的、方法、可能的并发症等,签署知情同意书。

-考核标准:查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