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患者的护理
目录CONTANT原学流行病学预防发病机制
情景导入2018年3月的一天,王玲急匆匆到社区服务中心问护士小张:“小张,我弟弟的孩子1岁了,脸上、身上全是小红点,今天我弟弟带他去医院看病,医生说是麻疹,是传染病。我弟弟的孩子1个月前还在我家居住,我孩子才8个月大,会传染给我的孩子吗?”问题:1.小张应该怎么回答王玲的问题?2.麻疹通过什么途径传播?3.麻疹疫苗怎么接种?
概述定义: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麻疹粘膜斑及全身斑丘疹。
病原学RNA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人中唯一的宿主
病原学麻疹病毒在外界生存力弱,对热、酸(pH4.5)、紫外线和消毒剂敏感。
病原学病毒在室内可存活34h;但在流通的空气中或阳光下20~30min即失去活力。
流行病学(一)传染源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传染期:病前2天出疹后5天出疹后10天并发症
流行病学——传染源前驱期传染性最强出疹后明显减弱疹退后无传染性。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途径传播途径飞沫传播空气传播接触传播为主为辅
流行病学——传染途径(二)传播途径病毒存在于病人口、鼻、咽、眼分泌物中。恢复期不带病毒。
流行病学——易感人群(三)易感人群人类普遍易感麻疹病毒,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本病主要在6个月至5岁婴幼儿间流行。
流行病学——流行特征麻疹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多见,自全面推广接种麻疹疫苗以来,我国麻疹流行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偶见暴发流行。
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呼吸道、眼结膜上皮细胞复制侵入局部淋巴组织抑制细胞免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呼吸道血液(5~7d)眼结膜口咽部皮肤胃肠道并发症肺炎心肌炎喉炎脑炎血液(2~3d)麻疹病毒1.发病过程
流行病学——发病机制2.皮肤病变皮肤病变皮疹脱屑色素沉着粘膜疹
预防关键:提高人群免疫力,减少易感人群(一)管理传染源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早诊断五早早报告
预防隔离:出疹后5天,并发肺炎者10天。接触麻疹的易感者隔离检疫3周。
预防(二)切断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肥皂清洗戴口罩室内通风紫外线消毒人群密集场所阳光暴晒居家隔离
预防(三)保护易感人群1.主动免疫: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程序:8个月龄初种、7岁时复种共2剂。
预防(三)保护易感人群2.被动免疫年幼、体弱、患病易感儿,接触麻疹后。在接触患者后5d内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3ml可防止发病。在接触病人6d后注射,可减轻症状。免疫有效期3∽8周,之后仍应积极采取主动免疫。
目录CONTANTS0102临床表现护理措施
情景导入患儿,女,4岁。元旦放假去公园游玩回来后出现头痛、发热、咳嗽、全身不适等“上感”症状。护理体检:急性病容,T38℃,眼结膜充血,咽部潮红,双侧扁桃体轻度肿大。两肺呼吸音粗,未闻湿啰音,心律齐90次/分,入院3天后全身出现典型皮疹,始于耳后、发际,渐延及躯干、四肢、最后达手掌足底。初为淡红色斑丘疹,后变成暗红色。体温升至39.5℃。临床诊断为麻疹,经积极治疗后痊愈出院。
情景导入问题:1.护士在护理体检上遗漏了哪一项重要的检查?2.出疹期患者的体温能降到正常吗?
临床表现潜伏期6~18天,平均约10天。典型麻疹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每期约3天“烧3天,出3天,退3天”全程约9~12天
临床表现(一)前驱期1.发热多为首发症状,中度以上发热,热型不一。
临床表现(一)前驱期1.发热部分病例可有精神不振、全身不适、食欲减退、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精神不振全身不适食欲减退腹痛腹泻
临床表现(一)前驱期2.上呼吸道炎症上呼吸道炎症
临床表现(一)前驱期3.眼部症状分泌物多充血畏光流泪眼睑浮肿
临床表现(一)前驱期4.麻疹粘膜斑(Koplik’sspots)具有早期诊断价值时间:发热第2~3天,皮疹出现2天后消失。失部位:第一臼齿颊黏膜上。可遍布唇、颊、龈黏膜。形态:针尖大小,灰白色斑点,周围红晕。
临床表现(二)出疹期1.出疹时间与其他出疹性疾病的鉴别水仙花莫悲伤↓↓↓↓↓↓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