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干粉针剂车间CCS风险评估报告
风险评估
代号:
YZJ药业集团
版本号:1.0
冻干粉针车间CCS风险评估报告
文件名称
冻干粉针剂车间CCS风险评估报告
文件编号
版本号
1.0
部门
签名
日期
制定人
QA:
审核人
QA:
QA主管:
车间副主任:
制造部部长:
技术部部长:
质量管理一部副部长:
批准人
质量管理负责人:
本文件共计346所描述内容为冻干粉针剂车间CCS风险评估报告的相关内容,请文件审核和批准人员仔细阅读每一页,在本页签名即代表已审阅并批准本文件的每一页。
目录
TOC\o1-3\h\z\u一、风险评估背景与目的 1
二、风险评估适用范围 2
三、风险评估工具 5
四、风险评估小组人员及职责 5
五、风险评估活动流程 6
六、风险接受与评估结论 10
七、风险回顾 11
八、其他相关内容 11
九、修改历史 16
PAGE\*Arabic16/346
一、风险评估背景与目的
基于2020年EUGMP附录1《无菌产品生产》第二次征求意见稿,在意见稿中完全融入了质量风险管理的概念,明确提出药企应该建立污染控制策略(CCS),并在整个厂房设施内得以实施,以确定出所有关键控制点,并评估用于管理污染相关风险所用的所有控制措施(设计,程序性、技术性和组织性措施)和监测措施的有效性。并要求CCS应积极更新,以推动生产和控制方法的持续改进。
污染控制策略(CCS)是指针对微生物、热原和微粒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控制措施,源于现有产品和工艺的理解并确保工艺性能和产品质量。控制措施可包括,原料药和制剂的物料和组分相关的参数和属性,厂房设施设备的操作条件,中间过程控制,成品质量标准,以及相关方法和监控频次。
其中CCS的污染控制三大目标为:微生物、热原和微粒,污染控制策略旨在有效控制无菌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热原及微粒负载,提高产品的无菌保证水平。
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及病毒,其主要来源有:1)源头污染来源: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体;2)过程污染来源:人员、设备、厂房设施、工艺控制和中间产品;3)终端污染来源:无菌检验、取样。药品生产时微生物的污染途径有:1)自身污染:自身携带微生物导致污染;2)接触污染:由于和非无菌或微生物污染的用具、器械、物料、空气、人等接触而产生污染;3)其他污染:由其他因素引入污染(如昆虫)。
热原(Pyrogen)是指可以使哺乳动物发热的一种物质。热原通常是内毒素、细菌细胞生长时候脱落的有机化合物(脂多糖类)、或者是死细胞残留物。它们是化学和物理特性稳定,并且在能杀死细菌的条件下也不一定能被消灭的。其中热源污染的四大途径:1)注射用水:注射用水是设备、器具清洗、溶液配制的基础,这是注射剂出现热原污染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例如:蒸馏水器结构不合理,或操作不当,在制备过程中热原可以随着未汽化的水滴进入蒸馏水;同样注射用水在长期循环过程中,如果出现微生物滋生,也会引发内毒素污染;2)从原辅料中带入:包装不适宜或者破损,以及一些本身容易滋长微生物的原辅料,如胰岛素,葡萄糖等,都会导致热原的污染;3)从容器、用具、管道和装置等带入:如:器具清洗后未能及时干燥,滋生微生物,继而引发热原污染;清洗过程不彻底或者被外部清洗水污染;在灭菌除热原过程中灭菌工艺条件发生偏离,导致除热原失效。4)制备过程中的污染:制备过程中,由于操作时间长,装置不密闭,人员操作不当等都会增加微生物污染的机会,从而可能产生热原。
微粒即为一些可见和不可见的微粒,目视可以观测到的不溶性物质,其粒径或长度通常大于50μm,为可见异物。粒径小于50μm的为不溶性微粒。微粒的主要来源包括:1)外来微粒:外源的或初始外来物,包括头发、生产无关的纤维、淀粉、矿物质、昆虫,以及类似的无机和有机物;2)内在微粒:微粒可能来自设备、环境、人员、内包装材料等等,微粒可能是在工艺过程中引入的,或是在容器准备或清洗过程中未能完全清除掉,接触的材料主要包括不锈钢、密封件、垫片、包装玻璃和胶塞、过滤器、有机硅润滑剂等;3)固有微粒:特定的产品已知的或预期产生的微粒,与特定产品配方有关,如蛋白质产品效期内形成聚集链;4)过程产生的微粒:微粒来自于产品加工过程。有摩擦、切割、冲刷、受热等加工工艺产生的设备材料上引起的颗粒脱落。
针对以上三大污染控制目标,建立的污染控制策略(CCS)应当是无菌产品生产与质量相关的一整套对微粒、热原和微生物污染的控制措施和方法的综合。目前我公司针对各体系模块均有相应的污染控制措施,并规定于各个管理、生产操作、设备操作、维护SOP中,并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污染控制策略文件,因此本文件旨在以冻干粉针剂车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