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目录中药的四气五味中药的四气中药的五味中药的四气五.pptx
文件大小:234.16 KB
总页数:18 页
更新时间:2025-03-19
总字数:约2.93千字
文档摘要

目录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1中药的四气五味2中药的四气3中药的五味4中药的四气五味合参

1四气五味的概念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中药的四气五味,是指性质和滋味。性与味是药物性能的一个方面,药物都具有一定的性和味。四气又称四性,是指药物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五味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药味。中药不同的四气五味,产生不同的治疗作用。四气五味理论,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的记载。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药物的寒、热、温、凉,是从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蓝根对于发热口渴、咽痛等热证有清热解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寒性。反之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而上,如附子、干姜对于腹中冷痛、脉沉无力等寒证有温中散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热性。中药的四气2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一般寒凉药多具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滋阴等作用,主治各种热症。温热药多具温中、散寒、助阳、补火等作用,主治各种寒症。此外,还有一些平性药,是指药性寒、热之性不甚显著、作用比较和缓的药物。其中也有微寒、微温的,但仍未越出四性的范围。中药的平性是指相对的属性,而不是绝对性的概念。中药的四气2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临床观察和理化研究证明,寒凉药多具解热、抗菌、消炎、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及镇静、降压、抗惊厥、镇咳、利尿、抗癌等作用。温热药多具解热、镇痛、止呕、止呃、抗菌,促进免疫、强心、升压,兴奋中枢,改善心血管机能,促进细胞蛋白质的合成与代谢,改善营养状态,提高机体工作能力,兴奋子宫及性机能,并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中药的四气2

3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中药的五味中药的五味是根据长期用药实践取得的疗效确定的。它不仅是中药味道的真实反映,也是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黄帝内经》认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这是关于五味所代表的药物作用最早的总结和概括。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①辛味。能散能行,有发散解表、行气行血的作用。一般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辛味,故辛味药多用治外感表证及气滞血瘀等病证。②甘味。能补能和能缓,有滋补和中、调和药性及缓急止痛的作用。一般滋养补虚、调和药性及制止疼痛的药物多具甘味,故甘味药多用治正气虚弱、身体诸痛及调和药性、中毒解救等。3中药的五味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③酸味。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的作用。一般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的药物多具酸味,故酸药多用治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久痢、遗精滑精、遗尿尿频、月经过多、白带不止等病证。3中药的五味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④苦味。能泄能燥能坚,有清泄火热、泄降逆气、通泄大便和燥湿坚阴等作用。一般清热泻火、降气平喘、止呕止呃、通利大便、清热燥湿、祛寒燥湿、泻火坚阴的药物多具苦味,故苦味药多用治热证、火证、气逆喘咳、呕吐呃逆、大便秘结、湿热蕴结、寒湿滞留等病证。3中药的五味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⑤咸味。能下能软,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一般泻下或润下通便及软化坚硬、消散结块的药物多具咸味,故咸味药多用治大便燥结、瘰疬瘿瘤、症瘕痞块等病证。咸味药多入肾经,有较强的补肾作用,用治肾虚证。还有些咸味药走血分,有清热凉血作用,主治热入营血的病证。3中药的五味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五味之外,还有淡味及涩味。淡味能渗能利,有渗湿利小便的作用,一些渗湿利尿药多具有淡味。淡味药多用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等病证。由于《神农本草经》没有提到淡味,后世医药学家多宗五味之说,不言六味。涩味与酸味药作用相似,也有收敛固涩的作用,故本草文献常以酸味代表涩味功效,或与酸味并列来标明药性。3中药的五味

3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中药的五味功效用途一览表五味属性入五脏作用用途酸(涩)阴肝收敛、固涩治疗各种滑脱不禁苦阴心清热、泻火降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