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主动脉夹层的急诊处理.pptx
文件大小:249.97 KB
总页数:21 页
更新时间:2025-03-18
总字数:约1.93千字
文档摘要

主动脉夹层的急诊处理演讲人:医学生文献学习

概述01

概述定义: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是血液进入主动脉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着主动脉壁延展剥离的危重心血管急症。

病因与病理分型02

一、病因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80%患者有高血压,血压绝对值及变化率均为重要引发因素。特发性主动脉中层退变:中层弹力纤维和胶原退变,出现黏液样物质(中层囊性坏死)。遗传性疾病:如马方综合征、埃勒斯-当洛综合征、特纳综合征等常染色体遗传病,具家族性,发病年龄早。

一、病因先天性主动脉畸形:主动脉缩窄患者夹层发生率为正常人8倍,多出现于缩窄近端,罕有发展至缩窄以下。创伤:主动脉钝性创伤、心导管检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主动脉钳夹阻断不当操作可引发。主动脉壁炎症反应:巨细胞动脉炎中自身免疫反应损害主动脉壁,与夹层发生密切相关。

Debakey分型Ⅰ型:起源于升主动脉,扩展超主动脉弓至降主动脉甚至腹主动脉。Ⅱ型:起源并局限于升主动脉。Ⅲ型:起源于降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向远端扩展,可至腹主动脉(Ⅲa型仅累及胸降主动脉;Ⅲb型累及胸、腹主动脉)。Stanford分型A型:累及升主动脉,无论起源部位。B型:起源于胸部降主动脉且未累及升主动脉。二、病理分型

三、病理改变Ⅰ类夹层:主动脉内、中膜撕裂形成隔膜,分主动脉管腔为真、假两腔,假腔周径大于真腔,真、假腔经内膜破裂口相通,病变可向两端延展致相应并发症。Ⅱ类夹层:主动脉壁内滋养动脉破裂出血继发壁内血肿,影像学常无法发现内膜破损或裂口。

临床特点及诊断03

一、临床表现常见人群及典型症状: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常突发撕裂样胸背部剧烈疼痛90%有高血压病史

一、临床表现累及分支动脉闭塞症状:累及主动脉瓣:引发严重反流,导致急性心力衰竭、心脏压塞、低血压和晕厥。累及冠状动脉:出现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累及相关动脉致脑部及肢体异常:夹层血肿沿无名动脉或颈总动脉向上扩展,或累及肋间动脉、椎动脉,引发头晕、意识模糊、肢体麻木、偏瘫、截瘫及昏迷。累及腹主动脉及其分支:呈现类似急腹症表现,如剧烈腹痛、恶心、呕吐等。

一、临床表现累及分支动脉闭塞症状:压迫食管:造成吞咽障碍,破入食管会引起大呕血。压迫肠系膜上动脉:致使小肠缺血性坏死,出现便血。累及肾动脉:引发腰痛及血尿,导致急性肾衰竭或肾性高血压。破入胸腔:引起血胸,伴有胸痛、呼吸困难或咯血,或出现出血性休克。

二、辅助检查心电图:用于与心肌梗死鉴别约20%的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病人心电图检查可出现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表现。胸部X线检查:60%的病人可发现纵隔或主动脉影增宽。CT扫描:能发现主动脉双管征。

二、辅助检查主动脉多普勒检查:可定位内膜裂口,显示真、假腔状态及血流情况还能显示并发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包积液及主动脉弓分支动脉的阻塞。主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可显示夹层真、假腔和累及范围,诊断准确性和特异性高。

急诊处理03

一、急诊处理原则对于呼吸、循环不稳定患者:立即实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若发生心脏压塞,需急诊开胸手术。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患者:主要进行有效镇痛、控制心率和血压,以此减轻主动脉壁剪应力,降低主动脉破裂风险。

二、内科治疗绝对卧床及监护:患者需绝对卧床、吸氧并接受心电监护。控制血压:原理:主动脉壁剪应力受心室内压力变化率(dp/dt)和血压影响。用药:首选静脉用硝普钠,快速将收缩压控制在100-120mmHg。必要时联合其他降压药,如α受体拮抗剂乌拉地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等。注意降压同时要维持最低限度的有效终末器官灌注,防止出现意识改变、少尿及心肌缺血等状况。

二、内科治疗控制心率:基础用药:静脉应用β受体拮抗剂(如美托洛尔、艾司洛尔等)。替代用药:对于不能耐受β受体拮抗剂的患者,可选用地尔硫、维拉帕米等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药物治疗目标为将心率控制在60-80次/分。

二、内科治疗镇痛:适当采用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阿片类药物(吗啡、哌替啶),可降低因交感神经兴奋导致的心率和血压上升,辅助提升控制心率和血压的治疗效果。后续治疗方案需依据主动脉夹层类型、合并症、疾病进展等因素综合制定。

三、外科治疗人工血管置换术:适用于急性期及慢性期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或有并发症的急性期及慢性期StanfordB型患者。不过该术式正逐渐被腔内隔绝术替代。介入治疗:通过使用支架覆盖内膜撕裂口,阻止血液流入假腔,同时扩张狭窄的真腔,目前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