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椎体成形术治疗中老年人胸腰压缩性骨折.ppt
文件大小:77.26 MB
总页数:86 页
更新时间:2025-03-19
总字数:约2.28千字
文档摘要

椎体压缩性骨折(VCF);重心(CG)前移

前屈增大

背部拮抗肌紧张

骨折椎体前柱承受更大的压缩力;骨质疏松症;急性症状

无创伤或轻微创伤后的突发腰背部疼痛

慢性症状

高度下降

脊柱畸形

(“Dowager’s驼背”)

腹部隆起;步幅减小

平衡失调

肌肉疲劳度增加

增加摔倒致其它骨折的几率

再次发生椎体骨折的几率为首次的5倍;脊柱畸形和疼痛使活动明显减少

活动减少导致进一步骨量丢失,再骨折风险增加

腹部受压,食欲下降,消化功能减退

单胸椎VCF将导致肺容量丧失9%,肺功能将显著降低

睡眠失调;;传统治疗方法所面对的难题;;王XX,女,67Y,腰痛2年,加重2周;椎体压缩骨折的自然史;;;3个月前;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的治疗;药物治疗;开放手术风险高、并发症多、疗效不理想,因此仅适用于神经功能受损的患者;立竿见影的镇痛疗效

增加脊椎强度,防止脊椎塌陷压迫神经

杀灭局部肿瘤细胞;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原理;局部麻醉

最常用,效果良好

便于术中观察,互动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或其它全麻禁忌症

全身麻醉

多为患者自己要求使用

需麻醉科参与、配合

患者舒适;;X线投照要求;椎弓根定位;适用的椎体节段:T10-L5经椎弓根途径 ;正位透视显示针尖接近位于椎弓根投影影的内缘处

侧位透视显示针尖位于椎体后缘

;操作要点三:;注入骨水泥;适应椎体节段:T5-T10经椎弓根外途径

;椎弓根外途径;PVP的优点与缺陷;*1998年7月得到FDA批准;1998年9月首次用于临床

;1)将球囊放入骨折椎体中

;;3)抽出球囊内液体,移走球囊,制造一个空间;;建立球囊放置通道;取出精细钻,置入球囊

用放射标志判断其位置

推注对比剂用扩张球囊

扩张球囊至压力达50psi以维持其位置和推移周围骨组织,同时按同样方法放置对侧的球囊;球囊扩张的体积是手术的关键,球囊压力来源于周围的松质骨和软组织。术者控制体积,和监视压力。

球囊扩张推开周围组织(如疏松骨组织)以产生空间。预扩张:50-70psi(固定球囊)。扩张压力:70-300psi(压缩松质骨),最大压力不超过300psi。

当球囊扩张压缩周围松质骨产生空间时压力明显增加。当骨块推开后,压力即逐渐下降直至消失。

在术中,球囊的最终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已达到治疗目的

终板已复位

压力到达300psi

球囊已到达或接近椎体的骨皮质;吸出对比剂,并保持负压,取出球囊

沿工作套管放入骨水泥推入管注入骨水泥;;;;;;穿刺点及穿刺角度掌握

避免穿破椎弓根内、下缘导致脊髓或神经根损伤

防止骨水泥渗漏,应将其调至较粘稠状态并在灌注时不间断透视

选用的骨水泥应具有良好的透视显影;典型病例;;;;;L2;

;;;姜XX,女,85Y,腰背痛1个月T12VCF,行PKP治疗;;;PVPPKP

疼痛去除90%90%

适应症广适应症相对窄

价格便宜价格昂贵

高度恢复较差高度恢复较好

(急性骨折好)

骨水泥漏出率产生注射空间

20%骨水泥漏出7%;

椎弓根螺钉固定+经椎弓根植入微小颗粒骨椎体成形术

;男,72岁,T12术后1年;断

钉;一般资料和分组;手术方法;

;影像学评价;典型病例1;L3爆裂骨折术后1周X线片;L3爆裂骨折术后5月随访X线片;术前腰椎正、侧位片;典型病例3;典型病例4;典型病例4;典型病例5;典型病例5;神经功能评价;术后并发症;讨论;使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撑开复位伤椎时,利用前、后纵韧带和椎间盘纤维环的牵引复位作用,虽能基本恢复伤椎的高度和外形,但对爆裂椎体内部的松质骨的复位作用十分微弱,从而爆裂椎体内部特别是椎体前部形成骨缺损区,即所谓的“蛋壳椎”,使前、中柱丧失了结构上的完整性,

如不进行有效的植骨,椎体内空隙也不会发生骨性愈合,而是由纤维组织充填,不能恢复椎体结构的完整性,可在晚期发生内固定疲劳、断裂及骨折椎体的塌陷和矫正度的丢失。;我们综合了前人的经验,改良式椎体成形术,利用颗粒直径1.0mm颗粒状自体松质骨替代传统的骨水泥,植入椎体内,直径1.0mm颗粒状可以诱导成骨,爬行替代过程进展迅速、完全。同时联合颗粒骨后外侧横突间植骨,既尽量恢复伤椎椎体高度并消灭空腔,又可保证前中柱植骨量足,达到脊柱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