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西医诊断标准
-美国风湿病学会(ACR)1987年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晨僵至少1小时(≥6周)。
-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6周)。
-腕关节、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6周)。
-对称性关节肿(≥6周)。
-皮下结节。
-手X线片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的狭窄)。
-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32)。
-以上7项中符合4项者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2010年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关节受累情况:
-1个大关节(0分)。
-2-10个大关节(1分)。
-1-3个小关节(2分)(至少1个为小关节)。
-4-10个小关节(3分)。
->10个关节(至少1个为小关节)(5分)。
-血清学指标:
-RF和抗CCP抗体均阴性(0分)。
-RF或抗CCP抗体单项低滴度阳性(1分)。
-RF或抗CCP抗体单项高滴度阳性(2分)。
-滑膜炎持续时间:
-<6周(0分)。
-≥6周(1分)。
-急性时相反应物:
-CRP和ESR均正常(0分)。
-CRP或ESR异常(1分)。
-总分≥6分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2.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主症:
-关节肌肉疼痛、肿胀、酸楚、重着、麻木,甚者关节屈伸不利。
-晨僵。
-次症:
-肌肤紫暗、肿胀,按之稍硬,肢体顽麻或刺痛。
-关节畸形,屈伸不利,肌肉萎缩。
-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神疲乏力。
-舌脉:舌质淡或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腻,脉弦涩。
-辨证要点:
-寒湿痹阻证:关节冷痛,屈伸不利,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得温痛减,遇寒痛增,舌淡苔白腻,脉弦紧。
-湿热痹阻证:关节红肿热痛,得冷稍舒,痛不可触,痛处多伴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等全身症状,苔黄腻,脉滑数。
-痰瘀痹阻证:关节肿大、僵硬、变形,刺痛,屈伸不利,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白腻,脉弦涩。
-肝肾亏虚证:关节疼痛日久,时轻时重,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弱。
(二)证候诊断
1.寒湿痹阻证
-症状:关节冷痛,屈伸不利,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得温痛减,遇寒痛增,舌淡苔白腻,脉弦紧。
-治法:散寒除湿,通络止痛。
-方剂:乌头汤加减。制川乌(先煎)、麻黄、芍药、甘草、黄芪等。
2.湿热痹阻证
-症状:关节红肿热痛,得冷稍舒,痛不可触,痛处多伴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等全身症状,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方剂: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加减。石膏、知母、桂枝、防己、杏仁、滑石、薏苡仁、半夏、晚蚕沙等。
3.痰瘀痹阻证
-症状:关节肿大、僵硬、变形,刺痛,屈伸不利,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白腻,脉弦涩。
-治法:化痰行瘀,蠲痹通络。
-方剂:身痛逐瘀汤合指迷茯苓丸加减。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没药、五灵脂、地龙、秦艽、羌活、香附、甘草、茯苓、半夏、枳壳等。
4.肝肾亏虚证
-症状:关节疼痛日久,时轻时重,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弱。
-治法:滋补肝肾,通利筋脉。
-方剂: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等。
二、治疗
(一)辨证论治
1.寒湿痹阻证
-内治法:
-治以散寒除湿,通络止痛。方选乌头汤加减。制川乌(先煎)大辛大热,祛寒止痛;麻黄发汗散寒,通阳宣痹;芍药、甘草缓急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