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隆间骨折的坚强内固定和病人的早期活动被认为是标准的治疗方法。第23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手术治疗第24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影响内固定效果的因素骨的机械性强度:包括骨的硬度、弹性和强度等;骨折块的分布:小粗隆区域内的骨折对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易造成髋内翻和股骨头后倾;内固定物的选择和放置复位:恢复颈干角、肢体长度,小粗隆是否复位尚有争议,我们认为,年轻患者最好予以复位,以减少远期发生髋内翻的可能。第25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常用内固定器械钉板系统角钢板鹅头钉滑动加压髋螺钉系统髓内固定系统Ender针γ钉第26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角度钢板20世纪70年代以前,大多数粗隆间骨折采用固定角度的Jewwtt钢板,对于稳定性骨折较为有效,一般极少发生骨不连和器械问题。一旦骨折位置不稳定,并发症则明显增加,诸如钉头穿出或钢板折断。现在角度钢板已基本被放弃使用。第27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滑动加压髋螺钉内固定系统70年代,滑动加压髋螺钉系统开始应用于粗隆间骨折的加压固定。优点:1.螺钉在股骨颈内固定作用强;2.套筒内滑行机制可避免钉端穿透股骨头或髋臼,负重压力直接传递至骨,而非内固定物,有效避免内植物断裂;3.保持骨折断端加压,减少不愈合发生率。第28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松质骨螺钉进入股骨头的深度对近端骨折块的拉力至为重要,螺钉顶端距软骨下骨应在1cm以内。大多数病人采用135°的加压滑动髋螺钉。150°的髋螺钉则一般用于有严重的股骨颈外翻和更靠近远端骨折的病人。第29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0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1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2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3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2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粗隆间骨折和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基本相同患者年龄稍高于股骨颈骨折女性较男性多见,比例约为3∶1本病的死亡率约为15~20%粗隆部血运丰富,极少发生骨折不愈合,但容易遗留髋内翻、下肢外旋和短缩畸形第3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解剖复习第4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5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6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7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8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9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0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1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2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3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分型第14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按骨折线走行方向分型Ⅰ型骨折线由大粗隆斜向内下达小粗隆,即顺粗隆间型,此型较为稳定。Ⅱ型骨折线由大粗隆下斜向内上达小粗隆者,称逆粗隆间型,,此型为不稳定型,较易发生髋内翻。第15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Ⅰ型Ⅱ型第16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按股骨内侧骨皮质的状态分型股骨内侧骨皮质未粉碎,能够支撑近骨折端的骨皮距,称稳定型;内侧骨皮质粉碎,常合并有一个包括小粗隆在内的后内侧达骨折块,则为不稳定型。第17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8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临床表现与诊断外伤史年龄平均年龄较股骨颈骨折高,青壮年患者发病率较低局部体征:髋部软组织肿胀及压痛较为明显,可存在外旋及短缩畸形X线检查第19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治疗第20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非手术治疗牵引治疗一般采用胫骨结节骨牵引,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需持续牵引8-12周。期间需加强护理,减少卧床并发症的发生。第21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Horowitz报告粗隆间骨折采用牵引治疗死亡率达34.6%,而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的死亡率仅为17.5%。由于保守治疗死亡率和髋内翻的发生率较高,在国外已基本被放弃使用。第22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