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及应急预案.docx
文件大小:42 KB
总页数:12 页
更新时间:2025-03-19
总字数:约5.27千字
文档摘要

?摘要: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面临多种职业暴露风险,如锐器伤、化学物质暴露、生物感染等。本文详细阐述了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常见类型、危害,提出了全面的防护措施,包括标准预防、锐器伤预防、化学物质防护、生物安全防护等,并制定了完善的应急预案,以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率,保障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与健康。

一、引言

手术室是医院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手术室护士在手术过程中承担着器械传递、配合手术操作、护理患者等多项关键任务。然而,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和操作的复杂性,手术室护士面临着较高的职业暴露风险。职业暴露不仅可能导致护士自身感染疾病,影响身体健康,还可能引发医疗纠纷等问题。因此,加强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及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常见类型及危害

(一)锐器伤

1.常见类型

-手术过程中使用的锐利器械,如手术刀、手术剪、缝合针等,在传递、使用后回收过程中容易刺伤护士。

-注射器针头在抽取或注射药物时,若操作不当也可能造成锐器伤。

2.危害

-锐器伤是手术室护士最常见的职业暴露类型之一。被污染的锐器刺伤后,护士可能感染多种血源性传播疾病,如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等。

-感染这些病毒后,可能会给护士带来长期的健康问题,甚至危及生命。例如,感染HBV后可能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最终导致肝癌;感染HIV后,免疫系统会逐渐受损,引发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

(二)化学物质暴露

1.常见类型

-手术室常用的消毒剂,如戊二醛、含氯消毒剂等,在配置和使用过程中,护士可能接触到这些化学物质的挥发气体或液体。

-麻醉废气,如异氟醚、七氟醚等,在手术麻醉过程中会释放到空气中,护士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容易吸入。

2.危害

-消毒剂可能对护士的皮肤、呼吸道、眼睛等造成刺激和损伤。长期接触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呼吸道炎症、眼部不适等症状。

-麻醉废气具有潜在的致畸、致癌作用,长期吸入可影响护士的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等,增加流产、胎儿畸形以及患癌症等疾病的风险。

(三)生物感染

1.常见类型

-手术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含有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护士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如果接触到这些污染物,就有感染的风险。

-手术室空气传播的微生物,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在手术过程中容易扩散,护士吸入后可能引发呼吸道感染。

2.危害

-生物感染可导致护士发生局部感染,如皮肤感染、伤口感染等,也可能引起全身感染,如败血症、脓毒血症等严重疾病,严重影响护士的身体健康,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三、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一)标准预防

1.洗手与手消毒

-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手术室护士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后等均应洗手。洗手时应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认真揉搓双手,确保每个部位都能清洗到,时间不少于15秒。

-当手部没有明显污染时,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速干手消毒剂具有快速、便捷的特点,能有效杀灭手部细菌等病原体。使用时,取适量消毒剂于掌心,双手相互揉搓,直到消毒剂完全干燥。

2.戴手套

-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操作时,必须戴清洁手套。如手术过程中传递器械、处理锐器、清理手术伤口等。

-手套的选择应根据操作的性质和风险程度而定。一般手术操作可选用一次性乳胶手套;对于有乳胶过敏史的护士,可选用丁腈手套或聚乙烯手套。戴手套时要注意手套的完整性,避免破损。操作结束后,应立即脱去手套,按照正确的方法处理,然后洗手或进行手消毒。

3.戴口罩、帽子

-进行手术操作时,护士应戴外科口罩,口罩应覆盖口鼻,紧贴面部,防止飞沫传播。口罩应定期更换,潮湿或污染后应及时更换。

-戴帽子可防止头发上的微生物污染手术区域和自身呼吸道。帽子应遮住全部头发,保持清洁。

4.穿隔离衣或防护服

-在进行可能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大面积污染的操作时,如手术过程中患者发生大出血等紧急情况,护士应穿隔离衣或防护服。隔离衣和防护服应具有良好的防水、防渗透性能。

-穿脱隔离衣或防护服应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避免污染自己和周围环境。操作结束后,应按照正确的方法脱去并处理。

(二)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