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诊断学第一篇常见症状.ppt
文件大小:5.57 MB
总页数:44 页
更新时间:2025-03-19
总字数:约4.46千字
文档摘要

第三节咯血二、出血机制炎症、肿瘤损伤支气管毛细血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液渗出病变侵使小血管、小动脉瘤破裂支气管静脉曲张破裂一、定义喉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排出,称为咯血。第31页,共4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关于诊断学第一篇常见症状第1页,共4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教学内容1.发热:(1)发热的定义及发热的原因。(2)驰张热、稽留热、间歇热、不规则热型的特点及临床意义。2.疼痛:3.水肿:4.皮肤黏膜出血:5.呼吸困难:6.咳嗽与咳痰:7.咯血:(1)咯血的定义。(2)咯血与呕血的鉴别。(3)咯血的临床表现。诊

第2页,共4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诊

第3页,共4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诊

一、定义各种原因→产热与散热失衡→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第一节发热(fever)正常体温:口表:36.3-37.20C;腋表:低0.2-0.40C;直肠:高0.3-0.50C。一般上午稍低,下午稍高,一日间体温波动不10C,否则也属异常。当体温升高10C时,P增加18次/分。思考:正常体温是多少?第4页,共4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诊

状二、病因1.感染性:是最主要、最常见的原因,可为急性、慢性、全身、局部的感染;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立克次体、支原体或原虫所致。机理:外源性致热原→产EP细胞→产生并释放EP(白细胞致热原)→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定点上移→产热↑散热↓→发热。 思考题:发热的机理?第5页,共4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诊

2.非感染性发热(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术后、内出血、癌、白血病、溶血反应。(2)抗原--抗体反应:风湿热、血清病、药物热、结缔组织病。(3)内分泌障碍:甲亢、重度失水。(4)皮肤散热减少:广泛性皮炎等多为低热。(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中枢性发热):物理性:中暑;化学性:安眠药物中毒;机械性:脑出血、硬膜下出血、脑震荡、颅骨骨折。(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产热散热,多为低热。第6页,共4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诊

三、临床表现低热:37.5-380C中等度热:38.1-390C高热:39.1-410C超高热:410C1.发热的分度2.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a.体温上升期:(1)骤升型:体温在几小时内达39-400C或以上,常伴有寒战。小儿易伴有惊厥。第7页,共4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诊

(2)缓升型:体温逐渐上升在数日内达高峰,多不伴寒战。b.高热期:数小时:疟疾数日:流感、大叶性肺炎数周:伤寒c.体温下降期:注意防止虚脱第8页,共4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IIIIII调定点升高调定点恢复诊

发热分期示意图(I:体温上升期II:高热持续期III:体温下降期)第9页,共4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0页,共4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热型及临床意义诊

第11页,共4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稽留热:恒定的维持在39-400C以上的高水平,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T波动范围不超过10C。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诊

第12页,共4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诊

(2)驰张热:常390C,波动幅度20C,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第13页,共4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诊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