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则
1.目的
为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学校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校全体师生员工以及进入学校的其他人员。
3.基本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管理、依法防控的原则,强化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常态化管理。
二、组织管理
1.成立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年级组长、班主任为成员的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组织、协调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制定防控工作策略和措施,解决防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明确各部门职责
-校长办公室:负责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传达上级有关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指示和要求,确保防控工作政令畅通。
-教务处:负责将传染病防控知识纳入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进度,避免学生因过度疲劳导致抵抗力下降。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安排,如采取线上教学等措施。
-学生处: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组织开展学生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督促班主任做好学生因病缺勤登记和追踪工作,及时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
-后勤管理部门:负责学校环境卫生的清扫、消毒工作,确保校园环境整洁卫生。加强对学校食堂、饮用水供应等生活设施的管理,严格落实食品卫生安全制度和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保障师生饮食和饮水安全。按照规定及时采购、储备传染病防控所需的物资和药品。
-医务室:负责学校传染病疫情的监测、报告和初步处置工作。指导学校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对师生进行健康检查和健康指导。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做好疫情调查和处理工作。
-年级组和班主任:负责本年级、本班学生的传染病防控工作,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观察,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情况。督促学生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传染病防控知识教育活动,做好因病缺勤学生的登记和追踪随访工作,并及时与家长沟通。
三、疫情报告
1.报告责任人
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均为传染病疫情报告责任人,其中班主任和校医为主要报告责任人。
2.报告程序
-晨检、午检和因病缺勤追踪登记:班主任和班级卫生委员每天对学生进行晨检、午检,及时了解学生的出勤和健康状况。对因病缺勤的学生,要详细记录缺勤原因、症状等信息,并在第一时间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病情。
-疫情报告:校医或班主任发现有传染病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时,应立即向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报告。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在[X]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按照要求及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后续报告:在传染病疫情处理过程中,要按照规定的时限和程序,及时、准确地报告疫情的发展变化情况。如确诊病例的诊断变更、死亡等信息,应在[X]小时内进行补报。
四、预防措施
1.健康教育
-纳入教学计划:将传染病防控知识纳入学校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每学期至少安排[X]课时的传染病防控专题教育,向学生传授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和技能。
-多种形式宣传: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主题班会、专题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传染病防控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定期培训:定期组织对教职员工进行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使其熟悉传染病的防控措施和疫情报告程序,掌握常见传染病的诊断、治疗和隔离要求等。培训每年不少于[X]次。
2.环境卫生与消毒
-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建立健全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对校园环境的清扫保洁工作,定期对校园公共区域、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体育馆等场所进行清扫,保持环境整洁卫生。
-消毒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消毒制度,明确消毒范围、消毒方法、消毒频次等要求。根据不同季节和传染病流行情况,适时对重点场所进行消毒。如在传染病高发季节,增加消毒频次。消毒工作要做好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消毒时间、地点、消毒方法、消毒人员等。
-通风换气:加强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的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每天至少开窗通风[X]次,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X]分钟。在使用空调的季节,要定期对空调进行清洗消毒,确保空气质量。
3.食品与饮用水安全
-食品卫生管理:严格执行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