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大学辅导员招聘考试题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策划与心理干预技巧试题.docx
文件大小:43.11 KB
总页数:20 页
更新时间:2025-03-19
总字数:约8.98千字
文档摘要

2025年大学辅导员招聘考试题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策划与心理干预技巧试题

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

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策划

要求: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策划一场以“压力管理与情绪调节”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包括活动目的、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预算、预期效果等。

1.活动目的:

(1)帮助大学生了解压力管理的相关知识;

(2)提高大学生应对压力的能力;

(3)增进大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2.活动内容:

(1)邀请心理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2)开展心理游戏,让参与者体验压力管理的方法;

(3)分组讨论,分享压力管理经验;

(4)现场心理咨询,解答参与者的疑问。

3.活动形式:

(1)讲座;

(2)心理游戏;

(3)分组讨论;

(4)现场心理咨询。

4.活动时间:

(1)活动前:1周;

(2)活动当天:2小时;

(3)活动后:1周。

5.活动地点:

(1)学校报告厅;

(2)心理咨询室。

6.活动预算:

(1)场地租赁费:500元;

(2)讲师费:1000元;

(3)心理游戏道具费:500元;

(4)宣传费用:300元;

(5)其他费用:200元。

7.预期效果:

(1)提高大学生对压力管理的认识;

(2)增强大学生应对压力的能力;

(3)促进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心理干预技巧

要求:根据以下案例,运用心理干预技巧,制定一份心理干预方案。

案例:小王,男,20岁,大一新生,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入学后,因不适应新环境、学习压力大,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影响学习与生活。

1.建立信任关系:

(1)主动与小王沟通,了解他的生活、学习情况;

(2)倾听小王的诉求,给予关心与支持;

(3)尊重小王的隐私,保护其尊严。

2.心理评估:

(1)通过面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估小王的焦虑、抑郁程度;

(2)了解小王的生活事件、人际关系、应对方式等。

3.心理干预方案:

(1)认知行为疗法:

a.帮助小王识别负性认知,改变不合理信念;

b.教授小王应对压力的技巧,如放松训练、情绪调节等。

(2)人际关系干预:

a.帮助小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交技能;

b.引导小王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增强归属感。

(3)情绪支持:

a.提供情感支持,帮助小王度过心理困境;

b.鼓励小王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4.干预效果评估:

(1)定期跟踪小王的心理状况,了解干预效果;

(2)根据小王的心理变化,调整干预方案。

三、心理健康教育宣传

要求: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设计一份宣传方案,包括宣传目的、宣传内容、宣传形式、宣传时间、宣传地点、宣传预算、预期效果等。

1.宣传目的:

(1)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2)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健康意识;

(3)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

2.宣传内容:

(1)心理健康基础知识;

(2)心理问题识别与应对方法;

(3)心理咨询与援助渠道。

3.宣传形式:

(1)海报、展板;

(2)网络宣传,如微信公众号、校园论坛等;

(3)讲座、研讨会;

(4)心理沙龙、心理咨询。

4.宣传时间:

(1)活动前:1周;

(2)活动当天:1天;

(3)活动后:1周。

5.宣传地点:

(1)学校图书馆、食堂、宿舍楼;

(2)教学楼、实验楼;

(3)校园网、微信公众号、校园论坛。

6.宣传预算:

(1)海报、展板制作费:500元;

(2)网络宣传费用:300元;

(3)讲座、研讨会场地租赁费:500元;

(4)心理沙龙、心理咨询费用:500元;

(5)其他费用:200元。

7.预期效果:

(1)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

(2)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3)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

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

要求:设计一门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包括课程名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估方式等。

1.课程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

2.课程目标:

(1)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心理自助和互助能力;

(4)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课程内容:

(1)心理健康基础知识;

(2)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

(3)心理调适技巧;

(4)人际交往与沟通;

(5)心理危机干预;

(6)自我成长与发展。

4.教学方法:

(1)讲授法:系统讲解心理健康知识;

(2)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互动性;

(3)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4)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心理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

(5)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