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则
1.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特制定本专项应急预案。
2.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内各类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如污水池、反应釜、地窖、下水道、储罐等。
3.应急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协同应对;科学施救,降低损失。
二、事故风险描述
1.有限空间作业常见危险有害因素
-中毒窒息:有限空间内可能积聚有毒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硫化氢、苯等,导致作业人员中毒窒息。
-火灾爆炸: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易燃易爆物质,如可燃气体、易燃液体蒸汽等,遇明火、静电等易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缺氧:由于空间封闭、通风不良等原因,可能导致有限空间内氧含量不足,引起作业人员缺氧窒息。
-其他危险:如高处坠落、触电、淹溺等,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也可能发生。
2.事故可能发生的区域和环节
-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池、调节池、格栅井等。
-化工生产装置:如反应釜、储罐、管道等。
-地下设施:如地窖、下水道、电缆沟等。
-其他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场所,如粮仓、发酵池等。
三、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1.应急指挥中心
成立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中心(以下简称应急指挥中心),由公司总经理担任总指挥,副总经理担任副总指挥,成员包括安全管理部门、生产部门、技术部门、设备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后勤保障部门等负责人。应急指挥中心设在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办公室。
-总指挥职责:全面负责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指挥工作,下达应急处置指令,协调各应急救援力量,决定应急救援方案的启动和终止等。
-副总指挥职责:协助总指挥开展应急指挥工作,负责现场应急救援的具体组织和协调工作,及时向总指挥报告事故情况和应急救援进展情况等。
-成员职责:按照应急指挥中心的统一部署,负责各自部门在应急救援中的相关工作,如提供技术支持、组织人员疏散、保障物资供应等。
2.应急救援工作小组
-抢险救援组:由生产部门和设备部门人员组成,负责事故现场的抢险救援工作,如抢救受伤人员、控制事故扩大等。
-医疗救护组:由公司医务室人员和外部医疗机构人员组成,负责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和转运至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安全警戒组:由安全管理部门和保卫部门人员组成,负责事故现场的安全警戒工作,设置警戒区域,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
-技术支持组:由技术部门人员组成,负责为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持,如分析事故原因、制定抢险方案等。
-物资保障组:由后勤保障部门人员组成,负责应急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调配工作,确保抢险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信息联络组:由公司办公室人员组成,负责收集、整理和传递事故信息,与上级主管部门、政府相关部门、周边单位等进行联络和沟通。
四、预防与预警
1.预防措施
-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教育,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完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作业流程、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责任。
-对有限空间作业场所进行风险评估,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和应急救援器材。
-加强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审批制度,确保作业前对有限空间进行通风、检测、防护等措施落实到位。
2.预警行动
-建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对有限空间内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氧含量等进行实时监测。
-当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时,立即发出预警信号,通知作业人员停止作业,撤离现场,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定期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测预警系统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五、应急响应
1.响应分级
根据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可控性,将应急响应分为三级:
-Ⅰ级响应:发生特别重大事故,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Ⅱ级响应:发生重大事故,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