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重点研报】2024绿色对外开放与南南合作专题政策研究报告-CCICED-2024.docx
文件大小:2.21 MB
总页数:46 页
更新时间:2025-03-18
总字数:约5.73万字
文档摘要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专题政策研究报告

绿色对外开放与南南合作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4年10月

专题政策研究项目组成员

中外组长*:

张建宇 中方组长、“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首席发展总监

吴思缇 外方组长、红杉气候基金会总裁、国合会委员

卢思骋 外方副组长、红杉气候基金会项目总监、国合会特邀顾问

中外成员*:

王泺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发展合作研究所所长

凯文 波士顿大学教授;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中心主任

李斯胜 中国电建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新能源与电力部总经理、国际新能源解决方案平台(INES)秘书长

法比 印尼基础服务改革研究所执行主任

于佳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资深实务专家、国际发展合作部主任

芮婉洁 睿纳新国际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

李盼文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高级项目主管

芦佳琪 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中心中国与全球发展倡议高级学术研究员

孙天舒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发展合作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徐佳敏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发展合作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董汀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马江涛 中国电建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新能源与电力部高级工程师

翟永平 腾讯公司高级顾问

鲁加雷 睿纳新国际咨询公司经济学家

傅弋珂 睿纳新国际咨询公司气候项目主管

郁怡欣 睿纳新国际咨询公司政策分析师

吴雨浓 睿纳新国际咨询公司气候顾问

王亚敏 红杉气候基金会顾问

协调员:

张楠 中方协调员、“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高级项目主管

付晓天 外方协调员、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食物与自然资源部门主任

顾问:

郭敬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理事长

托尼 巴西环境与气候部气候秘书长

奥克贝 埃塞俄比亚前高级部长、总理特别顾问

张永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

方莉 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首席代表

郭慎宇 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中国项目主任、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安吉拉 美国环保协会执行副总裁

龙迪 克莱恩斯欧洲环保协会亚洲区主任兼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康锐能 气候脆弱国家论坛/“脆弱二十国”集团(V20)秘书处高级顾问

马利克 世界资源研究所常务董事

梅迪纳 儿童投资基金会首席生态系统发展官、气候变化执行主任

潘兴 威廉和弗洛拉·休利特基金会环境项目主任

曹民 南非标准银行董事、东非区中国业务总监

支持专家:

李海红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业务四处副处长

霍晶莹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国际业务部主任助理

陈长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国际业务部非洲处副处长

拉丽萨 巴西国际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安竹萨 巴西国际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刘爽 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金融项目主任

莎拉 气候脆弱国家论坛/“脆弱二十国”集团(V20)秘书处金融顾问

常念廖 环境经济学家、613战略咨询公司创始人兼CEO

*本专题政策研究项目组联合组长、成员以其个人身份参加研究工作,不代表其所在单位,亦不代表国合会观点。

PAGE\*roman

PAGE\*romaniii

执行摘要

当前,全球公共问题相互交织,气候变化和环境退化的系统性影响正在深刻演变,凸显了发展中国家的公共系统、治理能力等在多维挑战下的脆弱性。在应对全球挑战方面,南南合作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全球南方国家之间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和技术领域的广泛合作,发展中国家通过共同努力共享知识、技能、专长和资源,实现其发展目标。除气候变化等迫在眉睫的挑战外,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消除贫困、改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能源短缺等多重挑战,南北发展鸿沟持续加大,急需要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

中国一直在南南合作中扮演重要的领导角色,中国自身的发展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新的机遇与发展思路。中国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过程中,通过建设绿色丝绸之路、发起全球发展倡议等举措,与发展中国家广泛开展绿色可持续发展领域合作,为全球范围的南南合作树立了良好典范。未来,中国在新能源发展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和中国海外投资的实力让中国可以通过绿色南南合作进一步扩大其领导角色。

从区域层面看,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和气候变化的双重挑战,同时也正在经历经济转型和疫情后绿色复苏,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方面释放出了巨大需求。例如,东盟国家设立了在2025年实现能源强度在2005年水平基础上降低32%的整体减排目标,并使可再生能源在东盟一次能源供应总量中达到23%,在发电装机总容量中达到35%。在非洲,90%以上的国家已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交了国家自主贡献目标,70%的国家制定了非常具体的可再生能源目标,25%以上的国家承诺实现净零排放目标。南南合作可以助力这些区域应对双重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