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中国信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pptx
文件大小:448.92 KB
总页数:41 页
更新时间:2025-03-19
总字数:约3.29千字
文档摘要

中国信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前言;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现状

1、2004年信息产业发展状况;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2.65万亿元,增长40%,其中软件与系统集成销售额达到2200亿元;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额达到2000亿美元,增长41%;实现利税总额1500亿元,增长44.6%。

生产计算机4300万台,手机2.3亿部,彩电7400万台,彩管9800万只,集成电路211亿块,主要电子产品产销同步快速增长。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产业园的建设得到了稳步推进。;全国通信业务总量完成9770亿元;通信业务收入完成5743亿元;电话用户总数达到6.5亿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3.16亿户,移动电话用户3.34亿户;互联网上网人数达到9500万人;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试验圆满完成。

信息技术创新取得重大进展。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已建成的12英寸、0.13微米集成电路生产线具备规模生产能力,中文Linux软件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步伐加快。;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支柱与战略性产业,产业规模列国内各工业部门之首、居全球第二;中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的IT产业生产基地,多种电子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点;2、2005年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目标;二、电子基础产品制造业的发展现状;2005年是十分重要的一年,同时也是制定“十一五”电子信息产品规划的关键一年。

电子基础产品制造业,主要包括真空电子器件(新型显示器件)、电子元器件(新型元器件)、电子测量仪器、电子专用设备和电子材料。随着电子整机向数字化、高频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功能化和薄、轻、小、便携式的方向发展,使基础产品产业进入了一个以新型元器件为主体的新的高速发展阶段。;(一)电子基础产品制造业的基本情况;1、真空电子器件产业

全年真空电子器件产量达2.8亿只,产值达140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近780亿元,实现利税70亿元,完成出口创汇26亿美元,;2、元器件产业

中国电子元件产业2004年销售收入超过3150亿元,同比增长21%;生产各类通用电子元件6460亿只,同比增长22%;其中片式元件产量将超过4500亿只,片式化??达70%。

中国电子元件行业进出口贸易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趋势,2004年电子元件进出口贸易额将达471亿美元,同比增长24%,其中出口191亿美元,进口281亿美元。;3、仪器、设备、电子材料产业

电子专用设备销售收入40亿元,利税总额6亿元,同比增长17%左右。电子测量仪器销售收入约50亿元,销量约630万台左右。电子材料行业销售收入达276亿元,同比增长8%。;(二)电子基础产品制造业的发展动态;1、新型显示器件产业

上海松下42英寸PDP项目进入批量生产,

上广电与NEC合资投资11亿美元的第五代TFT—LCD项目和北京京东方集团与其在韩国的全资子公司BOE—HYDIS投资12亿美元,建设第五代TFT—LCD生产线,生产线运行良好。

南京新华日公司的第一代TFT—LCD生产线,目前进展顺利。;2、新型元器件产业

0402片式电阻和片式电容器

石英晶体振荡器(SMD)项目

液态锂离子电池和固态聚合物电池

安全气囊、传感器、小电机、继电器等;3、仪器、设备、电子材料产业

通信测试仪器、无铅再流焊、波峰焊已可批量供应,磁性材料设备,CRT设备,真空开关管设备,电池设备,TN、STN液晶封装设备,气候环境试验设备等已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产业化能力。

具有知识产权的可录光盘信息存储材料的研发已取得重大突破。;三、印制电路行业在中国的发展

(一)基本情况;如果说集成电路是一级封装,各种整机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脑、电视机、照相机等是三级封装,那么印制电路(PCB)就是二级封装,它在产业链中起着承上启下、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PCB产业情况;世界PCB总产值;中国PCB总产值(亿元);中国PCB产业结构正由低端逐渐向高端演变,并且随着世界各地的PCB企业纷纷在中国落户,以及中国本土PCB企业的发展,中国将会成为世界PCB最大的制造中心和技术研发中心之一。

随着数码产品的走俏,挠性板年增长率达70%,成为另一市场热点。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电子将进一步拉动HDI挠性板特殊基材的发展。;中国的电子电路企业在架构上和规模上趋于成熟,均已经形成金字塔式的结构。在全国近1600家电子电路企业中,PCB企业占47.69%,原辅材料企业占29.19%,专用设备企业占17.69%,其他占5.43%。

在企业规模上,按注册资金或销售额(人民币)计算,500万元以下为小型企业占40.25%,5000万元至5亿元的为大型企业占8.24%,5亿元以上为超大型企业占2.98%,其余为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