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学校出点力》(说课稿+学习任务单)-道德与法治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我为学校出点力》为主题,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校大家庭中的一员,应该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设计思路包括: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角色和责任;实践环节,让学生参与学校活动,体验为学校出力的快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学校、关心集体的情感。
2.培养学生责任感,学会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
3.增强学生参与学校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让学生理解个人与学校的关系,认识到自己是学校大家庭中的一员。
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学校出力,包括提出合理化建议和积极参与学校活动。
2.教学难点,
①帮助学生克服对参与学校活动的恐惧和犹豫,鼓励他们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②指导学生学会合作,与他人共同为学校出力,培养团队精神。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①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②运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表达交流能力。
③实施角色扮演法,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加深对学校责任的认识。
2.教学手段:
①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学校发展历程和优秀事迹,增强视觉冲击力。
②运用互动软件,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如何为学校出力。
③结合实物教学,如展示学生创作的作品,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文化建设。
教学过程设计
**总用时:45分钟**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活动**:播放学校宣传片或校园生活片段。
2.**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每天在的学校是什么样的?你们对学校有什么感受?
3.**总结**:引出主题:“我为学校出点力”,强调个人与学校的关系。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环节一:个人与学校的关系(5分钟)**
-讲解: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如历史、文化、设施等。
-活动:分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对学校的了解和感受。
-总结:个人是学校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有责任为学校出力。
2.**环节二:如何为学校出力(10分钟)**
-讲解:列举学生可以为学校做的事情,如维护校园环境、参与志愿服务等。
-活动:小组讨论,学生提出为学校出力的具体建议。
-总结:出力方式多样,关键在于行动。
3.**环节三:实践出力(5分钟)**
-讲解:分享学校优秀学生的典型事例,激发学生积极性。
-活动:学生自由结合,制定为学校出力的计划。
-总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活动**: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学生在学校为学校出力的场景。
2.**讨论**:学生分享扮演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
3.**总结**:强调出力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付诸行动。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问题**:如果你是学校的一员,你会如何为学校出力?
2.**回答**: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和总结。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2.**互动**:教师与学生进行问答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
3.**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六、总结与作业(5分钟)**
1.**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出力的重要性。
2.**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思考如何为学校出力,并付诸行动。
**教学双边互动**
-教师通过提问、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与学生互动,确保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分享观点、参与活动等方式与教师互动,提高学习效果。
**创新点**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学校发展历程,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学校出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学校历史资料:收集学校的历史照片、档案记录等,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和成就,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
-校园文化作品:收集学校的优秀学生作品,如绘画、手工艺品、科技创新作品等,展示学生的才华和学校的艺术氛围。
-校园环境改善案例:收集学校环境改善的案例,如绿化、美化校园的活动,让学生了解学校环境改善的过程和成果。
-校友访谈:邀请学校的优秀校友进行访谈,分享他们在学校的学习经历和对学校的贡献,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目标。
2.拓展建议:
-**小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