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则
(一)目的
为加强施工安全管理,有效识别、评估和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有施工项目,包括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以及设备安装、检修等各类施工活动。
(三)基本原则
1.预防为主:通过风险评估,提前识别潜在风险,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全面评估:对施工全过程、全要素进行全面、系统的风险评估,确保不遗漏重要风险点。
3.动态管理:根据施工进度、环境变化等因素,及时调整风险评估结果和控制措施,实现风险的动态管理。
4.科学方法: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和工具,确保风险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管理职责
(一)安全管理部门
1.负责制定和完善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办法,并监督实施。
2.组织对重大施工项目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审核评估报告。
3.定期对施工项目的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督促相关部门落实风险控制措施。
4.负责收集、分析和整理施工安全风险信息,建立风险数据库。
(二)项目管理部门
1.负责组织本部门施工项目的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编制风险评估报告。
2.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
3.在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中明确安全风险防范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4.负责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安全风险问题,及时向安全管理部门反馈风险控制情况。
(三)施工单位
1.对本单位承担的施工项目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评估,识别风险因素,评估风险等级。
2.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详细的风险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并严格执行。
3.负责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风险教育和培训,使其熟悉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置程序。
4.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落实风险控制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四)其他部门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负责本部门业务范围内施工项目的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工作,配合安全管理部门做好相关工作。
三、风险评估流程
(一)施工准备阶段
1.组建评估小组:由项目管理部门牵头,组织安全管理部门、施工单位等相关人员成立风险评估小组。评估小组成员应具备丰富的施工经验和安全管理知识。
2.收集资料:收集施工项目的相关资料,包括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地质勘察报告、周边环境资料等。
3.现场勘查:对施工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实地勘查,了解地形地貌、地下管线、建筑物分布等情况,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
(二)风险识别
1.确定风险识别范围:涵盖施工全过程,包括施工工艺、施工设备、施工人员、施工环境等方面。
2.采用多种识别方法:可运用安全检查表法、工作危害分析法、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法等方法进行风险识别。
3.列出风险清单:将识别出的风险因素详细记录,形成风险清单,包括风险因素描述、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受影响的人员和设备等。
(三)风险分析与评估
1.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根据历史数据、经验教训、现场实际情况等因素,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可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2.评估风险后果的严重程度:考虑风险可能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等后果,评估其严重程度,可分为重大、较大、一般、轻微四个等级。
3.确定风险等级: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采用矩阵法等方法确定风险等级,可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等级。
(四)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1.针对不同等级风险制定措施
-重大风险:制定专项风险控制方案,由公司分管领导组织实施,安全管理部门全程监督。
-较大风险:制定详细的风险控制措施,由项目管理部门负责落实,安全管理部门定期检查。
-一般风险:采取常规的风险控制措施,由施工单位负责执行,项目管理部门进行指导。
-低风险:对风险进行监控,定期进行复查,确保风险处于可控状态。
2.风险控制措施应具体可行: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应急措施等,确保能够有效降低风险。
(五)编制风险评估报告
1.报告内容:包括工程概况、风险评估过程、风险识别结果、风险分析与评估、风险控制措施等内容。
2.报告审批: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完成后,经评估小组组长审核,项目管理部门负责人、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批后生效。
(六)风险监控与预警
1.建立风险监控机制:施工单位负责对施工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