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学校饮用水应急预案.docx
文件大小:40.81 KB
总页数:12 页
更新时间:2025-03-18
总字数:约5.14千字
文档摘要

?一、总则

1.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学校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危害,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2.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校内发生的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饮用水污染事件包括因水源污染、供水设施故障、二次供水卫生问题等原因导致的饮用水水质异常,出现异味、异色、浑浊、微生物超标等情况,以及因饮用水污染引发的师生身体不适、中毒等症状。

3.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快速反应:把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一旦发生饮用水污染事件,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学校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各年级组按照职责分工,负责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做到分级管理,责任到人。

-科学处置,依法依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科学分析判断饮用水污染事件的性质、原因和危害程度,采取科学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确保处置工作依法依规进行。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对饮用水水源、供水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和人员培训,提高应对饮用水污染事件的能力。

二、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1.应急指挥机构

成立学校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以下简称应急指挥中心),由校长担任总指挥,分管后勤副校长担任副总指挥,成员包括后勤管理部门负责人、校医室负责人、各年级组长等。应急指挥中心下设办公室,设在后勤管理部门,负责日常工作。

2.职责分工

-应急指挥中心

-全面负责学校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制定应急处置策略和措施。

-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政府部门报告事件情况,协调外部救援力量。

-指挥和协调各部门、各年级组开展应急处置工作,保障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

-负责收集、整理和报告饮用水污染事件的相关信息,传达应急指挥中心的指令。

-组织协调应急处置工作所需的物资、设备和人员调配。

-负责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联络沟通,跟踪了解事件处置进展情况。

-做好应急处置工作的记录和总结,协助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后勤管理部门

-负责供水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检查水源水质情况,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在饮用水污染事件发生时,迅速组织人员对供水设施进行检查和抢修,采取临时供水措施,确保师生的基本生活用水需求。

-配合相关部门对饮用水污染事件进行调查,提供有关供水设施和水源的资料和情况。

-校医室

-负责对因饮用水污染出现身体不适症状的师生进行救治,及时诊断和处理中毒等情况。

-协助相关部门对饮用水污染事件进行调查,采集师生的呕吐物、排泄物等样本进行检测分析,确定中毒原因。

-做好师生的健康监测和心理疏导工作,防止因恐慌引发其他问题。

-各年级组

-负责组织本年级师生的应急疏散和安置工作,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

-及时向师生传达应急指挥中心的指令和相关信息,稳定师生情绪,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

-协助后勤管理部门和校医室做好应急处置工作,配合调查了解本年级师生的饮用水使用情况。

三、监测与预警

1.监测

-建立学校饮用水水质监测制度,定期对学校饮用水水源、供水设施末梢水进行水质检测,检测项目包括微生物指标、毒理指标、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等。

-委托有资质的水质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设立饮用水水质监测台账,详细记录每次检测的时间、地点、检测项目、检测结果等信息。

2.预警

-当水质检测结果出现异常情况时,立即启动预警机制。根据水质异常的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将预警分为三级:

-一级预警:水质严重超标,可能导致师生急性中毒或群体健康损害,发出红色预警信号。

-二级预警:水质部分指标超标,可能对师生健康产生一定影响,发出橙色预警信号。

-三级预警:水质出现轻微异常,存在潜在风险,发出黄色预警信号。

-预警信息通过学校内部广播、短信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及时向师生发布,告知师生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