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地基处理技术交底.pdf
文件大小:281.56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3-19
总字数:约1.89千字
文档摘要

地基处理技术交底

工程名称:××××项目

施工单位:××××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交底日期:2025年03月17日

一、编制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24)

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24)

3.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设计图纸

4.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专项施工方案

二、施工准备

1.人员配置:

持证测量员2名、施工技术员3名、机械操作手(挖掘机、压路机等)4名,

特种作业人员需持证上岗。

2.机械与材料:

主要设备:挖掘机、强夯机、振动压路机、水泥搅拌桩机、全站仪、水准仪、

钢卷尺(50m经检定合格)。

材料:级配砂石、水泥(P.O42.5)、土工合成材料、注浆材料等,需提供出

厂合格证及检测报告。

3.技术准备:

复核地质勘察报告,确认地基处理范围及深度;

根据设计要求编制试桩方案,确定工艺参数(如水泥掺量、水灰比、夯击能

等)。

三、地基处理工艺及要求

1.换填垫层法

?适用范围:浅层软弱土(淤泥、杂填土等),处理深度0.5~3.0m。

?施工要点:

1.挖除软弱土层至设计标高,基底整平压实;

2.分层回填级配砂石,每层厚度≤300mm,压实系数≥0.97;

3.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边缘及转角处用蛙式打夯机补夯。

2.水泥土搅拌桩

?设计要求:桩径500mm,桩长12m,正方形布置,桩距1.1m,水泥掺量

≥15%,桩身抗压强度≥2500kPa。

?施工流程:

(1)桩位放样:全站仪定位,桩位偏差≤50mm;

(2)预搅下沉:控制下沉速度≤1.0m/min,电流≤40A;

(3)喷浆提升:提升速度≤0.8m/min,喷浆压力≥0.4MPa;

(4)复搅:重复下沉至设计深度,确保桩身均匀性。

3.强夯法

?适用条件:砂土、非饱和粘性土,夯击能1000~6000kN·m,有效加固深度

3~10m。

工艺控制:

1.分遍夯击,每遍夯击数6~10次,最后两击夯沉量差≤50mm;

2.间歇期≥7天,待孔隙水压力消散后进行下一遍夯击。

4.注浆加固

?应用场景:土体孔隙填充、提高承载力,适用于砂层及裂隙发育地层。

参数控制:

水灰比0.5~0.6,注浆压力0.2~0.5MPa;

分段注浆,每段长度1.0~1.5m,终孔间距≤1.5m。

四、质量控制标准

1.主控项目: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复合地基静载试验验证);

换填压实系数≥0.97,水泥搅拌桩桩身强度≥设计值。

2.允许偏差:

桩位偏差≤50mm,桩径偏差≤4%,垂直度偏差≤1.5%桩长;

基底标高偏差±50mm,表面平整度≤20mm。

五、安全文明施工

1.安全措施:

基坑周边设1.2m高防护栏杆及警示灯,夜间施工照明全覆盖;

强夯作业半径内严禁人员停留,机械操作需专人指挥。

2.环保要求:

土方运输车辆覆盖防尘网,出场前清洗轮胎;

水泥浆制备区设置沉淀池,防止污染周边环境。

3.应急预案:

配备应急物资(砂袋、抽水泵),发现边坡位移≥3mm/天立即停工并上报。

5.六、特殊工况处理

1.雨季施工:

放缓边坡至11,基底设盲沟排水;雨后复工前复测地基稳定性。

2.邻近建筑物保护:

设置沉降观测点,每日监测位移(≤2mm/天),必要时采用注浆加固。

七、资料管理

1.记录文件:

《地基处理施工记录表》《试桩报告》《检测报告》需签字存档;

影像资料留存关键节点(换填分层、桩基施工、注浆过程)。

2.验收流程:

自检合格→报监理验收→隐蔽工程签字→进入下道工序。

交底人:×××

接受交底人:×××(施工班组、技术组)

审核人:×××

备注:施工中若遇地质异常(如空洞、流沙等),立即停工并通知勘察、设计

单位,严禁擅自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