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施工单位的管理办法.docx
文件大小:39.94 K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3-19
总字数:约3.72千字
文档摘要

?一、总则

1.目的

为加强施工单位管理,规范施工行为,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和成本目标的实现,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办法。

2.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参与本项目建设的所有施工单位及其分包单位。

3.管理原则

遵循依法依规、公平公正、科学管理、责任明确的原则,对施工单位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管理。

二、施工单位资质与人员管理

1.资质审查

-施工单位参与项目投标时,必须具备与工程规模、性质相适应的资质等级,并提供有效的资质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项目管理部门在合同签订前,对施工单位资质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其具备承担本项目施工任务的能力。

2.人员配备

-施工单位应按照投标承诺和合同要求,配备足够数量、具备相应资格和经验的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

-项目经理必须具备相应的注册建造师资格,并具有类似工程管理经验,且不得同时担任其他项目的项目经理。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如焊工、电工、架子工等,项目管理部门定期检查人员持证情况。

3.人员变更

-施工单位如需更换项目经理或主要管理人员,应提前[X]天书面通知项目管理部门,并说明更换原因及拟更换人员的资质情况。

-项目管理部门对人员变更进行审核,如认为变更会影响工程质量、进度等,有权要求施工单位继续履行原合同约定。

三、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方案管理

1.施工组织设计编制

-施工单位在签订合同后[X]天内,应根据工程特点、施工图纸及现场实际情况,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工程概况、施工总体部署、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质量保证措施、安全保证措施、环境保护措施、资源配置计划等内容。

2.施工方案制定

-对于关键分部分项工程及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应单独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如深基坑支护、高大模板支撑、脚手架工程等。

-专项施工方案应包括工程概况、编制依据、施工计划、施工工艺技术、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劳动力计划、计算书及相关图纸等内容,并按规定进行专家论证。

3.审核与批准

-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应先报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审核通过后报项目管理部门审批。

-项目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审查,提出修改意见,施工单位应根据意见进行完善,直至通过审批。

四、工程质量与验收管理

1.质量管理体系

-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制定质量管理制度,明确质量目标和质量责任。

-质量管理人员应配备齐全,定期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

2.原材料与构配件管理

-施工单位采购的原材料、构配件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和设计要求,并具有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原材料、构配件进场时,施工单位应进行检验和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并按规定进行标识和记录。

3.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施工规范及施工方案进行施工,确保每道工序质量符合要求。

-项目管理部门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质量检查,对关键工序、隐蔽工程进行旁站监督,发现质量问题及时下达整改通知,施工单位应立即整改。

4.工程验收

-单位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自行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评定,并向项目管理部门提交工程验收报告。

-项目管理部门组织建设、监理、设计等单位对工程进行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五、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

1.安全管理体系

-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安全生产目标和安全生产责任。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配备齐全,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2.安全教育培训

-施工单位应对所有从业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对新入场工人、变换工种工人、季节性施工工人等应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培训。

-定期组织安全演练,提高施工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3.安全技术措施

-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进度,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如高处作业安全措施、电气安全措施、消防安全措施等。

-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按照专项施工方案要求,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4.环境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