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市政工程项目名称]
2.工程地点:[具体地点]
3.工程规模:[详细描述工程规模,如道路长度、桥梁跨度、排水管道管径及长度等]
4.工程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桥梁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等多个子项。
二、编制依据
1.《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技术规范》(JGJ/T188)
2.《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
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
4.本工程的设计文件及相关施工图纸
5.国家及地方现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标准
三、临时用电设计
1.负荷计算
-根据各施工设备的功率及使用情况,计算出本工程施工期间的总用电负荷。
-采用需要系数法进行负荷计算,公式为:$P_{js}=K_x\times\sumP_n$,其中$P_{js}$为计算负荷,$K_x$为需要系数,$\sumP_n$为设备功率总和。
-对不同类型的施工设备,如混凝土搅拌机、电焊机、起重机等,分别确定其需要系数,并计算出各设备组的计算负荷。
-汇总各设备组的计算负荷,得出本工程的总计算负荷$P_{js}$,同时计算出无功功率$Q_{js}$和视在功率$S_{js}$,公式分别为:$Q_{js}=P_{js}\times\tan\varphi$,$S_{js}=\sqrt{P_{js}^2+Q_{js}^2}$,其中$\tan\varphi$为功率因数角的正切值,根据设备类型及使用情况取值。
2.电源选择
-根据计算出的总用电负荷,结合施工现场附近的电源情况,选择合适的供电电源。
-优先考虑接入市政电网,若市政电网无法满足要求,则考虑设置临时发电设备作为备用电源。
-与供电部门沟通协调,办理用电申请手续,确保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配电箱及开关箱设置
-根据施工现场的布局和用电设备分布情况,合理设置配电箱及开关箱。
-配电箱分为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和开关箱三级,实行分级配电。
-总配电箱应设置在靠近电源的地方,分配电箱应设置在用电设备或负荷相对集中的区域,开关箱应靠近用电设备。
-配电箱和开关箱应采用符合标准的定型产品,并具备良好的防雨、防尘、防晒等防护性能。
-箱内电器元件应完好无损,漏电保护器应灵敏可靠,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和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符合规定要求。
4.线路敷设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线路采用TN-S系统,即采用三相五线制,工作零线(N)和保护零线(PE)严格分开。
-电缆线路应采用埋地或架空敷设,严禁沿地面明设,并应避免机械损伤和介质腐蚀。
-埋地电缆路径应设方位标志,电缆埋深不应小于0.7m,并应在电缆上下各均匀铺设不小于50mm厚的细砂,然后覆盖砖或混凝土板等硬质保护层。
-架空电缆应沿电杆、支架或墙壁敷设,并采用绝缘子固定,严禁使用金属裸线作绑线。电缆的截面积应根据计算负荷选择,确保线路安全载流量满足要求。
5.接地与接零保护
-施工现场所有用电设备必须采用TN-S系统进行接地与接零保护,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框架、配电箱及开关箱的金属箱体等必须通过专用的PE线与接地装置可靠连接。
-接地装置应采用角钢、钢管或圆钢等金属材料制成,垂直打入地下,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当施工现场与外电线路共用同一供电系统时,电气设备的接地、接零保护应与原系统保持一致,不得一部分设备作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备作保护接地。
-定期对接地装置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其接地电阻符合要求。在同一供电系统中,严禁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接地保护方式。
四、临时用电施工计划
1.施工进度安排
-根据工程总体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安排临时用电工程的施工进度。
-在基础施工阶段,完成临时用电线路的敷设和配电箱、开关箱的安装。
-在主体施工阶段,随着施工设备的增加和使用,逐步完善临时用电系统,确保用电安全。
-在装饰装修及收尾阶段,对临时用电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为工程竣工做好准备。
2.材料与设备供应计划
-根据临时用电设计要求,编制材料与设备供应计划。
-材料包括电缆、配电箱、开关箱、漏电保护器、绝缘子、接地极等,应提前采购,确保质量合格,并满足施工进度要求。
-设备包括发电机、电焊机、起重机等施工用电设备,应根据施工需要提前租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