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结构梁板混凝土浇筑技术交底
编制依据: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25)、《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GB51210-
2025)及本项目结构设计说明。
一、施工前准备工作
1..材料与机具准备
混凝土:采用预拌商品混凝土,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如
C30、C35等),坍落度控制为160±20mm,每车到场需检测坍落
度,初凝前完成浇筑。
模板与支撑:模板采用18mm厚覆塑竹胶板,接缝处贴30mm
宽胶带防漏浆;支撑系统采用Φ48×3.5mm钢管,立杆间距
≤800mm,梁底增设独立顶撑。
振捣设备:配备φ50、φ30插入式振捣器及平板振捣器,备用振
捣棒≥2根。
2.作业条件
模板、钢筋验收合格,弹设梁轴线、边线及板钢筋分档线,偏差
≤3mm。
施工缝处理:已凿毛至坚实混凝土面,清除松散颗粒并刷界面
剂。
二、梁板混凝土浇筑工艺流程
流程:基层清理→模板湿润→混凝土运输→分层浇筑→振捣密实
→标高控制→表面收光→养护→拆模验收。
1.混凝土运输与浇筑
运输要求:罐车搅拌转速24r/min,到场温度32-5℃,自由下落
高度≤2m,超高时采用串筒或软管辅助下料。
分层浇筑:梁板同步浇筑,每层厚度≤500mm,采用“分段退浇
法”,上层覆盖下层时间间隔≤1.5小时。
特殊部位:
?梁柱节点:先浇筑高强度等级混凝土至梁底标高,再浇筑梁板混
凝土,间隔时间≤初凝时间[^4][^6]。
?悬挑结构:浇筑后持续保湿养护≥28天,拆模前严禁堆载。
2.振捣技术要点
插入式振捣:快插慢拔,插点间距≤400mm,深入下层混凝土
50mm,振捣时间20~30秒(表面泛浆、无气泡)。
钢筋密集区:采用φ30细振捣棒,配合敲击模板辅助密实,严禁
触碰预埋件。
3.标高与表面处理
标高控制:楼板面浇筑至设计标高以下20mm,初凝前用刮杠刮
平,木抹子搓毛两遍,终凝后覆盖薄膜养护。
三、质量控制要点
1.允许偏差
梁截面尺寸偏差±3mm,板厚偏差±5mm,表面平整度
≤3mm/2m。
施工缝位置偏差≤10mm,接茬处无冷缝、蜂窝。
2.关键节点控制
后浇带:两侧设置独立支撑,钢筋100%贯通,浇筑前清理浮浆
并刷界面剂,养护时间≥14天。
大跨度梁:跨度≥8m时按设计要求起拱(0.1%~0.3%),起拱高
度通过模板标高调整实现。
四、安全与验收要求
1.安全措施
高空作业:搭设稳固操作平台(宽度≥800mm),人员佩戴安全
带,严禁攀爬模板或钢筋骨架。
泵送作业:泵车停放场地需平整坚实,管道堵塞时需卸载后拆管
处理,严禁带压操作[^2][^4]。
36.验收程序
三级复核:班组自检(全数检查)→项目部抽检(覆盖率≥30%)
→监理验收(重点核查强度、裂缝)[^4][^6]。
资料留存:混凝土试块报告、坍落度检测记录、隐蔽验收影像资
料同步归档。
五、养护与拆模
1.养护标准
终凝后覆盖塑料薄膜或麻袋,洒水养护≥7天(掺外加剂时≥14
天),夏季每2小时洒水一次。
悬挑结构、大跨度梁养护期间严禁堆载。
2.拆模条件
侧模拆除时混凝土强度≥1.2MPa,底模拆除需满足设计强度要求
(如跨度≤8m时≥75%)。
注:本交底未尽事宜按《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JGJ/T408-
2024)及项目专项方案执行。施工中发现裂缝、强度异常等问题时,
应立即停工并报技术部门处理。
编制人:XXX
审核人:XXX
日期:2025年03月17日
(注:本文档需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动态调整,经监理审批后实
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