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天一文化专有版权,未经许可不可转发或复印传播]
4.1隧道围岩分级与隧道构造
明洞式洞门包括:直削式洞门、削竹式洞门、倒削式洞门、喇叭口式洞门、棚洞式洞门和框架式洞门。
棚洞式洞门和框架式洞门是明洞式洞门的一种
在仰坡、边坡较高、易发生碎落的洞口采用棚洞;
在隧道上方覆盖层较薄,又有公路从上方跨越或有其他建筑物在隧道上方时,采用框架式洞门。
2)洞门构造
端墙式洞门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洞门端墙和翼墙应具有抵抗来自仰坡、边坡土压力的能力。洞门墙墙身最小厚度不应小于0.5m,翼墙
墙身厚度不应小于0.3m。
(2)洞顶仰坡与洞顶回填顶面的交线至洞门端墙墙背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1.5m;洞顶排水沟沟底至拱顶衬
砌外缘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1.0m;洞门端墙墙顶应高出墙背回填面0.5m。
(3)洞门端墙应根据需要设置伸缩缝、沉降缝和泄水孔。
(4)洞门端墙基础应置于稳固地基上,并埋入地面下一定深度。嵌入岩石地基的深度不应小于0.2m;埋入
土质地基的深度不应小于1.0m。基底埋置深度应大于靠墙设置的各种沟、槽底的埋置深度。地基为冻胀土
层时,基底高程应在最大冻结深度以下不小于0.25m。
明洞式洞门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洞口段衬砌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2)洞口段衬砌应伸出原山坡坡面或设计回填坡面不小于500mm。
(3)洞口段衬砌端面可呈直削、削竹、倒削竹或喇叭形。
(4)采用削竹式洞门时,削竹面仰斜坡率应陡于或等于原山坡坡率或设计回填坡面坡率。
(5)设计回填坡面宜按自然山坡坡度回填。采用土石回填时,坡率不宜陡于1:1,表面宜植草覆盖。
[注:天一文化专有版权,未经许可不可转发或复印传播]
3.明洞类型及构造
1)明洞类型
以明挖法修建的隧道称为明洞。洞顶覆盖层薄,不宜大开挖修建路堑且难于用暗挖法建隧道时;路基或隧道
洞口或路堑地段受塌方、岩堆、落石、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危害时;修建路堑会危及附近重要建(构)筑物安
全时;公路、铁路、沟渠和其他人工构造物在隧道上方通过,不宜采用暗挖施工或立交桥跨越时;为减少洞
口开挖、保护洞口自然景观,需延伸隧道长度时,宜设置明洞。
明洞结构类型分为拱形明洞和矩形明洞。
洞顶回填土层较厚或一次塌方量大、落石较多时,宜采用拱形明洞;
高度受到限制的地段,可采用矩形框架明洞。
2)明洞构造
(1)明洞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2)半路堑拱形明洞应考虑偏压,拱形明洞外侧边墙宜适当加厚。地形条件允许时,可采用反压回填或设
置反压墙。
(3)当拱形明洞侧压力较大或地基承载力不足时,应设仰供。
4.隧道衬砌形式及构造
1)隧道衬砌形式
隧道衬砌形式主要有锚喷衬砌、整体式衬砌和复合式衬砌。
隧道断面形状分为曲墙式、直墙式和连拱式等
[注:天一文化专有版权,未经许可不可转发或复印传播]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的隧道应采用复合式衬砌;
三级及三级以下公路的隧道洞口段、IV~V级围岩洞身段应采用复合式衬砌或整体式衬砌,
I~III级围岩洞身段可采用喷锚衬砌。
隧道衬砌断面形式常用的有曲墙拱形衬砌和直墙拱形衬砌。
2)隧道衬砌构造
隧道衬砌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衬砌断面宜采用曲边墙拱形断面。
(2)围岩较差、侧压力较大、地下水丰富的地段可设仰拱。路面与仰拱之间可采用混凝土或片石混凝土填
充。隧底围岩较好、边墙基底承载力和稳定性满足要求时,可不设仰拱。
(3)洞口段应设加强衬砌,两车道隧道不应小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