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桥梁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pdf
文件大小:278.18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3-18
总字数:约5.02千字
文档摘要

桥梁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0-04-08

张华山西省公路局大同分局

摘要:通过分析桥梁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各施工环节对当地生态环境造

成的不良影响,提出改善措施,达到建设与环保相和谐且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桥梁工程;施工;生态环境;影响

桥梁是跨越峡谷、山谷、道路、铁路、河流或其他障碍物的工程结构。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桥梁建设发展迅速,44万座各类桥梁拔地而起,

促进了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发展,然而在其建设过程中,亦消耗了大

量资源,并在桥基的开挖、墩台灌注等一系列直接或间接的活动中,破坏了

生态环境,破坏了动植物的栖息生存条件,加剧了生态系统的退化。然而因

桥梁遍布面广,对环境影响点多,要保证生态、经济、社会三位一体的可持

续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的利益的前题下,实现公

路桥梁建设的延续,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现以在2005—2007年间

已建成的有关桥梁的施工为例,进行论述。

1桥梁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桥梁的每个施工环节的污染类型是相互交融混杂的。

1.1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桥梁施工是一项长时间野外作业的工程,施工队伍进驻工地后首要的任

务是解决施工队伍的食宿和施工工作面、施工便道、料场、机械的放置场地、

预制场等临时用地问题。为了方便,施工队伍一般将驻地设在桥位附近的平

坦开阔、易清理的场地上,随后的机械铲除浮土、杂草树根,碾压、平整场

地,众多施工人员的随意踩踏,原来生态平衡的场地,会变得草死沙扬;同

时为了桥下施工及材料运输而修筑便道时,进行的场地机械开挖、倾倒,不

仅大量砂土压埋了原地貌植被,而且因开挖破坏了原地面土体的结构稳定;

运输材料的车辆碾压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沙土等松散堆积物,致使土壤结构

发生了质的变化。尤其是我们处于北方半干旱生态脆弱区,土壤持水能力低,

颗粒粘结性差,土壤抗蚀性和稳定性对植被的依赖性强,因施工造成的植被

丧失、地面的裸露、土体的松散,在水力、重力、风力侵蚀下,逐渐荒漠化,

土壤盐渍化和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并最终形成沙尘暴、泥石流、土体坍塌

等自然灾害,而且土壤的肥沃度一定时期内难以恢复,土地质量和生产力下

降。在我们施工的曾驻地,开挖过的土体水流冲沟、土体坍塌随处可见,施

工便道依然存在,施工废弃物、建筑垃圾随风摇晃,犹如扫荡后一般,地表

植被在竣工后2~3年后才逐渐显露绿色。

1.2对声环境及振动环境的影响

桥梁分为基础、下部结构和上部结构三部分。在施工过程中不同的工序

及作业面同时开工。如三楼桥处于灵丘县三楼村村口,川流不息的施工运料

车,碾压便道的压路机,开挖扩大基础的挖掘机、装载机,混凝土空心板预

制场的混凝土拌合设备、钢筋切割机;或是浑河后桥与柳林桥的钻孔灌注桩

基础钻孔与混凝土拌和时的机械轰鸣声,以及桩成形后的破桩头砼等,各种

机械产生的声音混杂在一起,声强、频率变化既无规律、又杂乱无章,并且

机械做功产生的振动,特别是引起物体共振时,辐射出很强的噪声。噪声和

振动的同时作用,对施工人员产生了严重影响,造成暂时性的或永久性的听

力损伤、情绪烦燥,甚至干扰了正常的睡眠、交谈、工作和思考,严重时有

可能会引发人体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混杂的强噪声

还使村里的牲畜烦燥不安,叫声不断,附近的鸟类在施工期几乎不见。浑源

县的浑河后桥处于应县镇子梁水库上游,桥南30m左右是浑源县的神溪湿

地,河道水深2m左右,灌注桩桩长30多m,在钻孔作业时,噪声和振动对

水中及周围的生物环境直接造成了污染,导致水下生物的死亡。

1.3对水环境的影响

桥梁施工对水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施工作业中泥渣污水和施工机械所

产生的含油污水及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

a)三楼中桥跨越在灵丘县的冉庄河上,河道常年流水,河水经三楼村、

牛帮口村等,最终流入河北水电站。在河水所经村庄,村民用其浇地、洗衣。

可在桥的扩大基础开挖中,因地下水位较高,基坑中水不断涌出,与泥沙、

混凝土等混合,而混浊的水被抽出后直接排放进了河道里,直接影响了当地

百姓的生活,加重了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污染。浑河前、后桥在钻孔作业时,

各30根,桩径1.2m桩基的施工,护孔所设的泥浆池的排水设置不当,及

每根桩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