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有效指导和规范监理单位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应急预案相关工作的监理行为,提高工程项目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保护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特制定本细则。
(二)编制依据
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
2.行业标准和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
3.工程项目相关文件:包括工程设计文件、施工合同、监理合同等。
(三)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具体工程项目名称]监理过程中对应急预案的监理工作,涵盖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包括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
(四)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强化预防措施,从源头上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2.快速反应: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迅速启动相应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最大限度降低损失。
3.科学应对:依据科学原理和方法,指导施工单位制定和实施应急预案,确保应对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协同应对: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其他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二、应急管理体系监理
(一)施工单位应急预案制定情况监理
1.审查应急预案编制计划
-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根据工程特点、施工进度和潜在风险等因素,制定了应急预案编制计划,明确编制的时间节点和责任人。
-审核编制计划是否合理,是否涵盖了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和可能出现的各类突发事件。
2.审查应急预案内容
-检查应急预案是否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审核综合应急预案是否明确了应急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应急响应程序、应急资源保障等基本内容。
-审查专项应急预案是否针对工程中的深基坑、高支模、脚手架、临时用电、塔吊及施工升降机等重大危险源,制定了详细的应急处置措施。
-检查现场处置方案是否针对各施工工序、作业场所等可能发生的具体事故,制定了具体的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3.审查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评估应急预案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是否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编制。
-审查应急预案中应急处置措施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能否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二)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监理
1.审查应急组织机构设置
-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成立了应急指挥机构,明确了应急指挥长、副指挥长及各成员的职责。
-审核应急组织机构的人员构成是否合理,是否涵盖了工程建设各相关部门和岗位的人员。
2.审查应急职责分工
-检查应急指挥机构各成员的职责是否明确,是否做到分工清晰、责任到人。
-审核应急职责是否与施工单位的管理架构和工作实际相适应,是否能够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高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三)应急资源保障监理
1.审查应急物资储备情况
-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储备了必要的应急物资,如灭火器、消防水带、急救药品、担架、对讲机等。
-审核应急物资的种类、数量、规格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其性能完好、随时可用。
2.审查应急设备配备情况
-检查施工单位是否配备了应急救援所需的设备,如塔吊、施工升降机、消防车、救护车等。
-审核应急设备是否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和调试,是否具备应急使用条件,操作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
3.审查应急资金保障情况
-检查施工单位是否制定了应急资金保障计划,明确了应急资金的来源、使用范围和管理办法。
-审核应急资金是否专款专用,是否能够满足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
三、应急预案培训与演练监理
(一)培训监理
1.审查培训计划
-检查施工单位是否制定了应急预案培训计划,明确了培训的内容、方式、时间和人员范围。
-审核培训计划是否合理,是否涵盖了应急预案的各个方面,是否根据不同岗位和人员的特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安排。
2.监督培训实施情况
-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照培训计划组织开展了应急预案培训工作,培训记录是否完整。
-参与施工单位的培训活动,观察培训效果,确保培训内容能够被参培人员理解和掌握。
-对培训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