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具体工程名称]
2.工程地点:[详细地点]
3.建筑规模:总建筑面积为[X]平方米,其中外墙面积约为[X]平方米。
4.建筑高度:[建筑高度数值]
5.结构形式:[结构类型,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
##二、编制依据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2.《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50210)
3.《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126)
4.工程设计图纸及相关变更文件
5.现场勘查资料
##三、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组织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和质量要求,掌握施工工艺和技术标准。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流程、质量标准和安全注意事项。
-编制饰面砖排砖图,根据墙面尺寸、门窗洞口位置等因素,合理确定面砖的排列方式和规格尺寸,确保面砖排版美观、合理。
2.材料准备
-外墙饰面砖:选用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的面砖,其品种、规格、颜色应一致,表面平整、色泽均匀,无裂缝、掉角等缺陷。面砖应具有产品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
-粘结材料:采用专用的外墙饰面砖粘结剂,其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126)的要求。粘结剂应具有良好的粘结强度、耐水性和耐候性。
-勾缝材料:选用与面砖颜色相匹配的勾缝剂,勾缝剂应具有良好的粘结性、抗渗性和耐候性。
-辅助材料:如密封胶、塑料卡子、膨胀螺栓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3.机具准备
-垂直运输设备:如塔吊、施工电梯等,确保材料和人员能够顺利垂直运输到作业面。
-水平运输工具:如手推车、吊篮等,用于材料的水平运输。
-施工工具:如切割机、电钻、抹子、灰板、靠尺、线坠、水平仪等,满足施工操作需要。
-测量仪器:如全站仪、水准仪等,用于测量放线和控制施工精度。
4.现场准备
-清理基层墙面,将墙面上的杂物、灰尘、油污等清理干净,确保基层表面平整、坚实、无裂缝。
-对基层墙面进行检查验收,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根据施工需要,搭建施工脚手架或吊篮,脚手架应牢固可靠,满足施工安全要求。
-按照面砖排砖图,在墙面上弹出控制线、分格线等,以便控制面砖的粘贴位置和排版。
##四、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吊垂直、套方、找规矩、贴灰饼→抹底层砂浆→弹线分格→排砖→浸砖→镶贴面砖→面砖勾缝与擦缝
2.操作要点
-基层处理
-对基层墙面进行全面检查,对于不平整的墙面应进行修补或找平处理。
-对基层墙面的孔洞、缝隙等进行封堵,确保基层墙面的整体性和密封性。
-基层墙面应浇水湿润,使基层表面含水率达到15%~20%,以保证粘结材料的粘结效果。
-吊垂直、套方、找规矩、贴灰饼
-用经纬仪或线坠在建筑物大角及门窗洞口两侧等部位吊垂直,套方、找规矩,确定墙面的垂直平整度。
-根据墙面的垂直平整度,在墙面上贴灰饼,灰饼间距不宜大于1.5m,灰饼尺寸一般为50mm×50mm。灰饼应采用与基层墙面相同的材料制作,其厚度应根据墙面的平整度进行调整,以保证墙面的垂直度和平整度。
-抹底层砂浆
-抹底层砂浆前,应先将基层墙面浇水湿润,然后在基层墙面上涂抹一层厚度为3~5mm的界面剂,以增强基层与底层砂浆的粘结力。
-底层砂浆采用1:3水泥砂浆,抹砂浆时应分层进行,每层厚度不宜大于7mm,总厚度控制在15~20mm左右。抹完底层砂浆后,应及时用靠尺和线坠检查墙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如有偏差应及时进行调整。
-弹线分格
-根据面砖的规格尺寸和排版要求,在底层砂浆上弹出控制线和分格线。分格线应清晰、准确,宽度一致。
-分格线的间距应根据面砖的规格尺寸和墙面的大小进行合理确定,一般不宜大于6m。分格线应采用专用的分格条或塑料卡子进行固定,确保分格线的顺直和美观。
-排砖
-根据墙面尺寸、门窗洞口位置等因素,对面砖进行预排,确定面砖的排列方式和规格尺寸。排砖时应注意面砖的对称和美观,避免出现非整砖或窄条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