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74-第4章-4.3.5-隧道防水与排水.pdf
文件大小:2.96 M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3-19
总字数:约1.97千字
文档摘要

[注:天一文化专有版权,未经许可不可转发或复印传播]

4.3隧道施工

4.3.5隧道防水与排水

1.一般规定

隧道防排水措施应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2.施工期间排水

隧道洞口、辅助坑道洞口、斜(竖)井洞口进洞开挖前应做好排水系统,完善排水设施,并应符合下列规

定:

(1)边坡、仰坡坡顶的截水沟出水口应接入周边排水沟渠。

(2)洞外路堑向隧道内为下坡时,路堑边沟应做成反坡,不应将洞外水排入洞内。

(3)洞顶排水沟应与洞门结构同时完成。

隧道施工为反坡排水时,应采用水泵抽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3)井下工作水泵的排水能力应不小于1.2倍正常涌水量,并应配备备用水泵;井下备用水泵排水能力应

不小于工作水泵排水能力的70%。

(4)高冒水风险隧道反坡施工时,应准备一定的抢险物质、设备,宜设置两个独立的供电系统和排水管

路。

(5)应做好停电时的应急排水预案和人员、设备的安全保证措施。

隧道浅埋地段地下水位较高,且影响隧道施工时,可采用井点降水措施,井点降水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降水要求,配备降水设备,编制降水施工方案。

(2)降水井应布置在隧道两侧,降水井井底高程应在隧底高程以下3~5m。

(3)工作水泵的排水能力应不小于预测抽水量的1.2倍。

(4)应设水位观测井,监测水位高程,掌握水位变化情况,调整降水参数。

(5)隧道施工期间围岩地下水位应保持在开挖线以下0.5m。

钻泄水孔排泄前方地下水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2)超前钻孔深度不宜小于10m,且应超出开挖面3~6倍开挖循环进尺的距离。

(3)钻孔时孔口应有保护装置,钻孔结束后,对水压较高的出水孔应安装闸阀。

(4)隧道反坡开挖时,应配备足够的抽水设备。

(5)非作业人员应撤出钻孔作业区。

3.防排水结构施工

路侧边沟、中心水沟

沉沙池与检查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注:天一文化专有版权,未经许可不可转发或复印传播]

(1)沉沙池与检查井设置间距不应大于设计规定,并应与施工缝、变形缝错开,错开位置不宜小于2m。

(2)检查井井壁混凝土应一次整体现浇,井壁外侧超挖部分应采用同级混凝土回填。

(3)检查井口圈和盖板应采用预制,盖板应安放平稳。

(4)检查井盖板安装前,应清除沟内、沉沙池内杂物、泥沙。

环向、纵向、横向排水(盲)管

防水层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防水层铺设应超前二次衬砌施工1~2个循环距离衬砌段。

(3)防水层宜利用专用台车铺设。

(4)防水层应环向整幅铺设,拱部和边墙应无纵向搭接。

(5)无纺布与防水板应分别铺挂,无纺布铺挂完成后再挂防水板。

(6)无纺布应采用射钉加热熔垫固定,防水板应采用无钉铺挂

(7)防水板铺挂时应适当松弛,松弛系数根据超挖情况确定,一般情况取1.1~1.2。

防水板焊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防水板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应采用自动爬焊机双缝焊接,双缝焊每条焊缝宽度不应小于

10mm;无法采用自动爬焊机焊接的个别局部搭接位置,可采用手持焊枪焊接,焊缝宽度不应小于20mm。

(3)防水板焊接前应进行焊接试验,确定适宜的焊接温度和速度,不得出现烧焦和溶穿现象。

(4)双焊缝焊接质量应采用充气法检查,充气压力在0.25MPa保持15min后,压力下降应小于10%。

中埋式止水带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注:天一文化专有版权,未经许可不可转发或复印传播]

(4)混凝土浇筑时止水带不应移位、折曲、倒转。

背贴式止水带施工应符台下列规定:

(2)在混凝土浇筑前,背贴式止水带应沿施工缝位置铺设,止水带中线应与施工缝重合,止水带两边应与

防水板焊接,位置偏差度不大于10mm。

不得在止水带上穿钉、打孔,

应防止止水带撕裂、刺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