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地下工程防水施工;3.6地下工程细部构造防水;后浇带是大面积混凝土结构的刚性接缝,用于不允许留柔性变形缝且后期变形趋于稳定的结构;后浇带应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其间距和位置应按结构设计要求确定,宽度宜为700~1000mm
1)留设形式与要求:
要求钢筋不断,边缘密实。
留设形式:;①后浇带防水构造(一):平缝+中埋遇水膨胀止水条;③后浇带防水构造(三):平缝+中埋遇水膨胀止水条+外贴止水带;在实际建筑工程中,由于后浇带的保留时间一般都较长,必须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再浇筑后浇带的砼。这就要求在主体施工过程中持续进行降水,保证地下水保持在基础以下,等到主体结构完工并浇筑后浇带砼后才能停止降水。
这样有很多缺点,第一、增加工程成本;第二、基础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由于昼夜温差的存在,基础外墙易产生伸缩裂??;第三、基础完工后不立即回填土存在安全隐患;第四、基础土方不回填影响后续工序的施工。
;④后浇带超前止水构造;该工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浇带超前止水方法,在保证后浇带构造作用不受影响的前提下,通过在后浇带外侧加设“抗水板”的方式,提前对后浇带进行止水、封闭,可以极大地提早外墙防水及回填土施工的开始时间,减少防水、回填土在后浇带处砌砖防护等额外投入,最大限度的保证外墙防水的整体连贯性。
该工艺的核心原理就是利用抗水板对后浇带进行提前封闭,保证未浇筑的后浇带不对后续外墙防水、回填土造成制约。抗水板在作为后浇带的保护墙,对后浇带内的钢筋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同时又可以作为后浇带浇筑时的模板,节省模板支设工序,再者还可以有效地解决后浇带施工缝渗漏的难题。;在实际的工程中,土方开挖时在后浇带位置挖深250mm,两边各挖宽300mm。(底板后浇带处加宽加深)
随后进行混凝土垫层施工、防水卷材铺贴、混凝土防水保护层施工,然后在超前止水带中间留置伸缩缝50mm,缩缝内填挤塑聚苯板,中部设置外贴式橡胶止水带,其宽度300mm、厚度为6mm;并在超前止水带设置钢筋结构架。
将底板超前止水部位先行施工,当施工完善后,将伸缩缝中挤塑聚苯板取出,用防水油膏嵌缝,随后进行底板钢筋绑扎,然后进行底板混凝土整体施工。;3)补缝施工要点:
间隔时间≮6周,气温较低时施工;
接口处凿毛、湿润,除锈,清理干净;
做结合层后浇补偿收缩混凝土,振捣密实;
后浇带混凝土应一次浇筑,4~8h后养护,≮4周。;穿墙管(盒)应在浇筑混凝土前预埋。
预先埋设穿墙管(盒),主要是为了避免浇筑混凝土完成后,再重新凿洞破坏防水层,以形成工程渗漏水的隐患。
4.穿墙管道
(1)固定管:外焊止水板或粘遇水膨胀橡胶圈
(2)预埋焊有止水板的套管:
穿管临时固定后,外侧填塞油麻丝等填缝材料,用防水密封膏等嵌缝;
里侧填入两个橡胶圈,并用带法兰的短管挤紧,螺栓固定。
见图
;(a)焊钢板止水环;3.6.4穿墙管(盒);结构变形或管道伸缩量较大或有变更要求时,应采用套管式防水法,套管应加焊止水环。;穿墙管线较多时,宜相对集中,并应采用穿墙盒方法。穿墙盒的封口钢板应与墙上的预埋角钢焊严,并应从钢板上的预留浇注孔注入柔性密封材料或细石混凝土。;埋没件端部或预留孔(槽)底部的混凝土厚度不得小于250mm,当厚度小于250mm时,应采取局部加厚或其他防水措施。;(1)桩头防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桩头所用防水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粘结性、湿固化性;
②桩头防水材料应与垫层防水层连为一体。
条文说明:近年来因桩头处理不好引起工程渗漏水的情况时有发生,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在以下几个部位形成的:
1桩头钢筋与混凝土间;
2底板与桩头间的施工缝:
3混凝土桩身与地基土两者膨胀收缩不一致形成缝隙。
因此本条规定了桩头所用防水材料的性能,并强调桩头防水应与主体防水连成一体,形成整体防水性。;(2)桩头防水构造形式应符合下图的规定。;3.6.6桩头;3.6.6桩头;(2)桩头防水构造形式应符合下图的规定。;(3)桩头防水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应按设计要求将桩顶剔凿至混凝土密实处,并应清洗干净;
②破桩后如发现渗漏水,应及时采取堵漏措施;
③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时,应连续、均匀,不得少涂或漏涂,并应及时进行养护;
④采用其他防水材料时,基面应符合施工要求;
⑤应对遇水膨胀止水条(胶)进行保护。